发布时间:2018-01-04 20:3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04日 07 版 | 查看:464次
74.0%受访者希望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
漫画:朱慧卿
目前,职场人和学生族对教育培训需求旺盛,然而,看似蓬勃发展的培训市场背后,虚假宣传、收费混乱、教师水平低下等问题却层出不穷。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7%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培训机构忽悠过。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成绩(64.4%)、名师授课(57.2%)和传授特殊技能或学习方法(50.8%)被认为是常见的宣传噱头。74.0%的受访者希望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
86.0%受访者参加过培训班
现在在某高校读大四的江明打算出国留学,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江明觉得,在这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成绩,还有老师讲解办签证时如何应答,非常实用。他说,身边很多同学都参加过培训班,例如出国英语学习、考研备考、公务员考试培训等。
已经在某外企工作一年的陶源,当年找工作时曾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面试培训班。“我主要想学习面试技巧,当时我选择的那个培训机构开设了很多应对不同需求的课程,非常实用”。
本次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参加过培训班。去培训机构,58.0%的受访者是为学习技能,54.4%的受访者是为培养兴趣爱好,50.2%的受访者是为提升综合素质,其他需求还有巩固课业知识(36.3%)和应对考试(19.0%)等。
“选择培训机构,我会首先看它的知名度和资质,然后会看机构的教学效果和口碑。为此,我通常会上网查资料或问学长学姐。”江明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比较慎重,“毕竟选择错了培训机构,会耽误未来计划”。
调查显示,选择培训机构时,受访者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教学方式(56.6%)和师资力量(55.9%),其他依次是课程设计(48.6%)、收费标准(48.1%)、教学效果(47.1%)和口碑(32.5%)等。
58.7%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培训机构忽悠过
调查中,58.7%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培训机构忽悠过。
江明的一个同学就差点被培训机构“坑”。“她为了出国读书选择了一家排名靠前的培训机构,但是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培训机构一直没有联系她,直到她去质问,工作人员才找出录取通知书”。
家住北京的张红(化名)去年给孩子报了一个“语数外冲刺班”。“培训机构说任教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可后来孩子说机构老师讲的内容和学校老师讲得差不多,有的还不如学校老师讲得好”。
已经在某外企工作半年的刘洋(化名),毕业时为了提高面试的口语水平,选择了某机构的口语课,后来却发现这个培训并不像前期承诺的那样“可以一对一练习口语,而是学生两三个组队练习,老师偶尔辅导”。
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机构实际都能达到宣传的效果,35.9%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能达到,43.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12.4%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小部分能达到,1.9%的受访者认为都达不到。
张红说,培训机构为了“诱惑”自己给孩子报班,在报名费上玩起了花样。“他们说如果孩子的高考成绩能在冲刺班的学生中排到前十,就返500块钱作为奖励”。高考出分后,这家机构就问了张红孩子的分数,“几天后他们在门口的广告栏中贴出了孩子的成绩,上面显示我家孩子成绩第一,我找工作人员领500块奖金,他们却说,必须得在全北京市该机构冲刺班的学生中排前十才行,而不是这一个分部学生的前十”。
刘洋感觉,当下很多人都很焦虑,而培训机构的营销和宣传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焦虑心态。“我报这个口语班之前,参加了他们的测试,总共7个等级,我是3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客服说,我这水平只能满足简单的口语对话。后来我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一些口语比我流利的人,水平也只有3级,很少有人到4级。我们推测这可能是机构的营销手段,要是给学生测验评级高,谁还来上课?”
在受访者看来,培训机构最常见的宣传噱头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成绩(64.4%),然后是名师授课(57.2%),其他还有传授特殊技能或学习方法(50.8%),考试包过,不过退钱(44.9%),能押中考题(31.0%),以往学员学习效果显著(23.4%)等。
“我觉得越是好机构,越会将宣传点放在它的成效和硬实力上面,例如师资力量、往届成绩等,反而是一些不太拔尖的机构,才会将包过、不过退钱当作宣传噱头。”江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表示,培训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做营销推广是培训市场的普遍现象。他还指出,目前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很大,利润也十分丰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人会在寒暑假、周末或平日晚上让孩子上辅导培训班。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培训市场竞争更激烈,培训机构会加大宣传力度。
74.0%受访者希望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
李立国还提醒说,培训市场除了过度宣传和包装,还存在着其他不规范行为。“比如做虚假广告,夸大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培训市场的立法。另外,教育培训应该同时由工商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来管理,然而由于行政管理权限不清晰,当前双方的管理都不到位。还有,西方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要征税,但我国对此也缺乏规定”。
“我觉得要想减少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的现象,首先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不能让它们乱打广告。”江明说。
怎样可以减少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现象?74.0%的受访者建议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63.6%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59.7%的受访者希望培训行业加强自律和规范,还有38.1%的受访者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多个心眼。
李立国认为,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盈利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怎样定位、怎么管理需要加强立法,各地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第二,目前没有规定培训机构的老师应当取得教师资格证,要加强标准和规范建设。最后,要加强监督管理,既然是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部门应当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同时因为这些机构是盈利性质的,那么在税收、课程定价等方面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规定”。
受访者中,来自北上广深的占34.6%,来自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占36.5% ,来自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的占20.5%,来自县级市的占5.5%,来自乡镇或农村的占2.7%。
(实习生伍越对此稿亦有贡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