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1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2959次
杨桂荣同志现年51岁,有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共有5口人。丈夫范登岭,格尔木社区管理中心的一名司炉技师;长子范魁,是格尔木社区管理中心的一名维修工;次子范雷是青海油田消防大队的一名消防队员。婆婆今年83岁,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中,杨桂荣近30年如一日,辛勤操持着家中的一切:细心照顾年迈的婆婆,孝敬老人,严格教育孩子,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尽到了一个儿媳、母亲、妻子应有的责任,受到了邻居们的称赞。先后被青海石油管理局房建管理公司、中共青海石油管理局格尔木社区管理中委员会评为“双文明先进个人”青海石油管理局工会委员评为“文明家庭”,2006年10月被全国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家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可以令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可以更好地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往往避免不了两种关系,一种是夫妻关系,另一种是就是婆媳关系,古人说:“筑楼必先固其基”。搞好夫妻关系是搞好家庭条件的关键,而婆媳关系也不能忽视,它是家庭生活中的另一种关系,又是家庭生活中较难处的一种关系。1978年,杨桂荣与丈夫结婚1个月后,丈夫便回到了青海,1980年3月,杨桂荣从山东请假来到青海,初次见到婆婆的她,就被婆婆的骂了一顿,眼泪委屈的在眼眶里直打转,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的婆婆因公公的早逝,脑子受到刺激,患有精神性失意症。善良的她在知道真相后,从心里原谅并理解了婆婆。接下来的日子,她细心的照顾婆婆,尽量让婆婆高兴,但婆婆却依然见她就骂,并且每天早上、晚上准时到门口骂她,在单位上、下班的人最多的时候,婆婆还会站在操场上骂,发展到最后,婆婆什么东西都不给她用,把粮本等都放了起来,她也只好住到了朋友家里。无数次她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想到了离婚,但看到丈夫无奈而又痛苦的表情,她又动摇了。假期到了,她回到了山东,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辈子都不要去青海,不要见到那个婆婆。1981年8月,丈夫千里迢迢的回到山东接她,见到疲惫憔悴的丈夫,她心疼了,又向单位请了假,跟着丈夫来到了青海。第二次见到婆婆的她,依然被婆婆骂了一顿,在生气的同时,她看到婆婆安静时默默落泪的样子,同样作为女人的她,从心里感觉到、理解了婆婆的痛苦。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她在斗争了很久后,决定放弃山东的工作,带着大儿子回到了青海。
来到青海后的日子是艰苦的,环境是陌生的,气候是恶劣的。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在既要维持家用,又要给婆婆看病的情况下,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为了生活,她顾不上年幼的孩子,坚持去“五七”站干活,年幼的孩子便开始过上了大的带小的童年生活。在小儿子一岁多的时候,玩耍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在孩子恢复稍好一点后,她又去干活了。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要注意保护自己,高兴是便满地乱跑,等拆完石膏后,才发现骨头没有完全长正,腿伤为孩子留下了天气变化就疼痛的后遗症。面对儿子,作为母亲的她自责而内疚。有一次孩子为了去找她,在跨暖气沟时,大一点的儿子过去了,小的却掉到了暖气沟里,屁股在暖气管上烫了一个大泡,听着孩子的哭声,看着孩子烫烂的屁股,她掉下了眼泪,但一看到婆婆渐渐好起来的气色,她又感到了欣慰。
1985年,攒够了钱的他们,将婆婆送到山东荷泽地区精神病医院治疗,经过治疗,婆婆的病好了许多。就在他们刚想松口气的时候,婆婆却开始频繁地往外面跑,于是他们又开始过上了不停找到人后又丢失、丢失后又找到、绝望又喜悦的重复提心吊胆的生活。1986年3月,多次丢失能找到的婆婆,这次却怎么找都没找到,焦急的他们只好登了寻人启示,半年后就在他们都绝望至极的时候,却收到了老家发来的电报,告知老太太一路要饭回到了山东老家。丈夫风尘仆仆地将老太太接了回来,被接回来后的老太太依然不停的跑,不断地被丢失后又找回来。二十多年,他们就这样生活着。2001年,七十多岁的婆婆不慎摔伤了腿,住进了医院,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医院家里两头跑,给婆婆端屎端尿,在医院照顾婆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连亲生母亲去世她都没能回家,去尽一个女儿的孝心。出院后的婆婆因腿受伤不能往外跑了,但生活却无法自理了,屎尿经常拉在床上,婆婆住的屋子又脏又臭,为了让婆婆住的舒服干净,她每天都给婆婆换洗床单被套,为婆婆洗脸梳头,并坚持给婆婆翻身子擦洗,悉心地照顾着婆婆一切。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杨桂荣同志长年如一日地照顾婆婆,却从无怨言,为照顾有病的婆婆付出的辛劳,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女性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她的言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2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桂荣与丈夫商量想做点小生意来补贴家用,在得到丈夫的同意后,她开始摆摊卖酿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原料,白天一整天守在外面直到下午才能收摊回家,晚上回到家还要准备第二天的生意。生意好了,自然忙生意的时间就相对较多,做家务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了,但为了让婆婆能够舒心地安度晚年,她在忙生意的同时,考虑到婆婆年事已高,生活上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有人照顾,她就从平常的饮食起居生活小事着手,处处关心婆婆。人老了衣服不好买,她就挤时间为老人做衣服、做鞋子。婆婆年龄大了,喜欢吃软一点的饭菜,她就按婆婆的口味,时常为婆婆做一些山东老家的特色小吃,如山东煎饼、蒸菜团等一些可口的饭菜,来调剂婆婆的饮食和口味。她每天出摊前都要将婆婆的饮食起居安排好才出门,每天收摊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婆婆的床前照顾婆婆,干完活也尽量把时间留给老人,陪她一起聊聊天,讲一些开心的笑话给老人听,尽力解除老人的寂寞。在杨桂荣的精心服侍下,婆婆古怪的脾气慢慢的变平和了,病也好了许多。由于她尽心地操持着家中的一切,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使丈夫和儿子都在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生产者。
孩子是全家的中心,是未来的希望,为了培养儿子成才,杨桂荣与丈夫非常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从小就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长大后成为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夫妻俩对孩子从不溺爱,经常用一个长者的身份教育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辅导孩子,教育孩子要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两个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很多的优点,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热心地帮助同学。当两个孩子稍大些时,就开始分担父母的责任,在父母比较忙时,经常帮着父母做家务,照顾奶奶,每当奶奶有什么需求时,两个儿子都会按照父母的样子很有耐心地照顾奶奶。由于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儿子参加工作后都严格地按照父母的意愿,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大儿子在2005年被格尔木社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小儿子中专毕业后,当了一名消防队员,在工作中也是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得到了单位同事的好评。
每个家庭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大小事情,近30年与婆婆一起生活的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体谅婆婆的难处,在小事上从不与婆婆计较,尽量忍让婆婆的过激行为,她总是努力去适应婆婆,告诉自己面对婆婆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不要去苛求对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杨桂荣总是先征求丈夫的意见,两人共同商量,平等对待,共同磋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2000年远在山东的父亲去世,看到家里的一切都需要有人照顾,杨桂荣不忍心抛下婆婆、丈夫和孩子,但一想到多年不见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不能见面,心情非常痛苦而复杂。为了能让妻子尽一个女儿的孝心,丈夫主动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让妻子回家送父亲一程,杨桂荣在丈夫的劝说下,回了一趟山东,尽了一个女儿的孝心,父亲的丧事一办完,她就急忙返回了青海,又开始了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操劳与忙碌。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行的路上总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她却很乐观的对待生活,相信用爱心筑起来的家,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且让每个家庭成员心里都充满阳光和暖暖的爱意。杨桂荣同志用爱心与孝心构筑起来的家一定能经受住任何的风雨,一家人将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