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红:用“吃苦精神”创造纸上奇迹

发布时间:2017-12-06 20: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5-04 | 查看:1868次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周东红就是安徽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我捞的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这就是我的手艺。”周东红说,30年来,他忠诚于宣纸事业,用行动践行着人生梦想。(中国文明网)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身怀绝技的周东红便是“捞纸”行业的“状元”,他从一名极其平凡的“捞纸工”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名声名显赫的“捞纸大师”,其充满艰辛、崎岖、曲折、传奇的工匠之路让人感佩不已。然而,平心而论,尽管周东红身上不乏体现出最具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但更为重要和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是用“吃苦精神”创造纸上奇迹。

  他的“吃苦精神”离不开苦学。不错,周东红从“捞纸工”到“捞纸大师”的华丽转身,靠的就是苦学。当年,他在自家舅舅的小岭宣纸厂做学徒工,因技术不外传,所以他只能偷师学艺,勤学苦练。尽管宣纸行业太苦,但他不怕苦,坚持苦学,既不怕手被浸泡得腐烂,甚至露出白骨,更不在乎遭受了如此皮肉之痛,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中不断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凭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苦干劲头,直至学到并琢磨出了“捞纸”工艺的真知。

  他的“吃苦精神”离不开苦练。起先,周东红的捞纸技术连他的舅舅都不认可,然而,他并不气馁, 正所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不起失败。”他为了学好本领,打扎实基础,一天夜里他找到了小岭宣纸厂里的捞纸“大师傅”曹三平。曹三平看着年轻的他,立下规矩:每天的练手时间不能低于8个小时。于是,他比别人起得早,干得多,通过苦练基本功,捞纸逐渐从熟能生巧到如行云流水,以致一气呵成。真是“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整个捞纸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 可以说,周东红在“苦练”中“日久见匠心”,终于练出了“捞纸”的真功。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周东红在“苦学”求真知,在“苦练”中求真功,这种“吃苦精神”贯穿了他“宣纸人生”的30年,他用“吃苦精神”不仅抒写了宣纸人生的精彩故事,更是创造了“纸上奇迹”,不愧为“大国工匠”级的“捞纸大师”。 (东岸)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