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 共捐出多少飞机?(组图)

发布时间:2017-11-19 11:57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查看:36443次

姜廷玉

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的“常香玉号”飞机(姜廷玉 提供)

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的“常香玉号”飞机(姜廷玉 提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15日电 近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推出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姜廷玉主编的《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一书。
  本书特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而作,该书从多侧面、多视角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读者关心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战役战斗和重要文物进行了全面解读,是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伟大历史的重要作品。敬请关注!
  本组图片及以下文字,为本书摘选。(孙琳)
  本文节选自《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姜廷玉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共捐献多少飞机?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要求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不分男女老少,都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为了各界人民认捐的方便,通知还对各项武器的折价作了具体规定: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一辆坦克25万元,一门大炮9万元等等。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于捐献武器运动,涌现出大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甘肃玉门油矿的职工,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湖南省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谭楚云记”字样。辽宁省彰武县一个小学的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全部捐献出来。四川省简阳县农民精心种植棉花,棉农们发起1斤棉捐献运动,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捐献两架“棉农号”战斗机的捐款。
  195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告捐献武器运动已经胜利结束。截至于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可购战斗机435架;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华东地区捐款21540.67万元,可购战斗机1436架;中南地区捐款13357.84万元,可购战斗890.5架;西南地区捐款4471.22万元,可购战斗机298架;西北地区捐款1365.41万元,可购战斗机91架;内蒙古捐款465万元,可购战斗机31架;其它地区和个人捐款1132.5万元,可购战斗机75.5架。总计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少年儿童踊跃捐款购买“儿童号”飞机。(姜廷玉 提供)

少年儿童踊跃捐款购买“儿童号”飞机。(姜廷玉 提供)

农民举行爱国公约誓师大会,努力发展生产,支持抗美援朝。(姜廷玉 提供)

农民举行爱国公约誓师大会,努力发展生产,支持抗美援朝。(姜廷玉 提供)

广大工人农民开展劳动竞赛支援抗美援朝
  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展开杀敌竞赛时,在祖国的工农业生产战线上,广大工人、农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了打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禁运”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加速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济能力,保证以充足的物资供应志愿军的需要,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
  这一竞赛首先在担负着朝鲜前线所需物资供应任务最重的东北地区展开。1950年10月,东北各厂矿职工普遍响应先进生产者赵国有所在车间发出的挑战,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使东北地区国营工业生产在当年取得超额全年计划的11.5%的成绩。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劳动竞赛在全国工农业战线上更加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取得显著的成绩。1951年全国的工业产品、粮食和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仅东北地区的工业,当年就为国家创造了相当于1000万吨粮食的财富。195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为保证抗美援朝的胜利,保证国家物价继续稳定,积累资金,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确定了“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总方针。23日,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会议又根据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彭真所作的《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告》作出决议,决定:“大规模地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加强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的力量。”至此,一场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竞赛运动,在全国工农业战线上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77.5%。几项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已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其中粮食产量为16390万吨,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7.9%;钢铁产量为135万吨,超过46.2%;棉花产量为130万吨,超过53.6%。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为前线提供各种作战物资达560余万吨。被服厂的职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为志愿军赶制衣被,在每次换装之前,应季的衣被就已为志愿军准备妥当;军工企业的职工们不辞辛苦保证了志愿军对武器弹药的需要;农民们不仅给志愿军送去了充足的粮食,还送去了大批猪肉、鸡蛋。祖国人民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还为志愿军生产了大批牛肉干、蛋粉、香肠、饼干及医疗用品。可以说,祖国工农业生产战线所产生的巨大物质支援能量,是朝鲜前线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证。

捐献武器统计图(姜廷玉 提供)

捐献武器统计图(姜廷玉 提供)

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姜廷玉 提供)

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姜廷玉 提供)

抗美援朝期间全国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广大青年热烈响应祖国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海滨,到处都可以看到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的生动场面。在东北和华北的一些地区,民兵们组成“子弟兵连”,要求集体参军。广西、云南等边陲省的青年翻山越岭,纷纷赶到县、区人民政府报名参加志愿军。在西北和内蒙古草原上,许多民兵则自带战马请求参军参战,奔赴朝鲜打击侵略者。
  东北地区的广大青年,面对美军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踊跃报名参军,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青年参加志愿军的人数达16万多人。与朝鲜接壤的延边地区,全区民兵除身体有病者外,全部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军。与朝鲜一江之隔的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遭到美军飞机轰炸,有400多人被炸死、炸伤。面对美国侵略者的血腥罪行,全市广大青年无比愤怒,几天之内就有5389名民兵报名参军。
  在全国,自动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民兵数以千万计。吉林省参加志愿军的民兵人数,占新兵总数的94.4%。四川省民兵参加志愿军的人数,占全省参军总人数的80%,志愿军著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一级英雄邱少云烈士原来都是四川省的民兵。湖南省衡阳县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民兵,超过计划数的1倍以上。贵州省黄平县不到1万人口的四屏区,就有463名苗族民兵报名参军。贵州省苗族民兵田成云在参军报名会上说:“国民党4次抓我去当兵,我逃跑了4次。现在是为保家卫国参军,我一定要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掀起了4次参军高潮,全国青年有207万人参加了志愿军,保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员的补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欢送亲人上前线。(姜廷玉 提供)

欢送亲人上前线。(姜廷玉 提供)

后勤人员在为志愿军炒炒面、炒米。(姜廷玉 提供)

后勤人员在为志愿军炒炒面、炒米。(姜廷玉 提供)

志愿军以炒面代干粮的由来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由于敌机疯狂轰炸,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线,致使志愿军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而且即使有时得到补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敌机发现哪里有炊烟,马上就会狂轰滥炸。加之战事紧张,战士们常常也来不及做饭。
  鉴于上述情况,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的李聚奎想起他在西路军被敌人打散时千里乞讨返回延安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食用方便,也易保管。根据炒面的上述特点,李聚奎提出用炒面作为志愿军的干粮。他让东北军区后勤部先加工一批样品,送往前线试用。
  随后,李聚奎将志愿军试用炒面的结果报告了彭德怀司令员,并将炒面样品送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和几位副司令员得知试用结果并看到了炒面样品后很高兴,当即批准组织生产供应部队。东北人民政府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于1950年11月12日发出《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要求各系统、各单位日炒炒面任务不低于13.8万斤,20天内炒面总量不少于276万斤。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东北地区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炒炒面的热潮。第二次战役前夕,彭德怀司令员让副司令员洪学智给东北军区后勤部发了电报,告诉他们:“送来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李聚奎赶紧电告总后勤部,要求在每月为志愿军准备的粮食总量中,三分之一供应炒面。后来,彭德怀司令员又让洪学智副司令员起草一份给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因敌机破坏,昼夜不易生火做饭,夜间行军作战,所有部队对于东北送来前方炒面颇为感谢。请今后再送以黄豆、大米加盐制的炒面。”

志愿军战士在前线一把炒面一把雪。(姜廷玉 提供)

志愿军战士在前线一把炒面一把雪。(姜廷玉 提供)

志愿军后勤部队为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说,如果没有洪学智指挥的后勤司令部想尽办法动员各种工具,昼夜支援志愿军所需的粮弹物资,我们的指挥再高明再正确,志愿军也是打不了胜仗的。此话道出了后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中共中央军委非常关心后勤保障工作,并于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第一届后勤会议。会议由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主持,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责成东北军区后勤部继续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供应。为了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行,东北军区后勤部先后采取了动员大批民工上前线,家家户户炒炒面,建立后勤分部、兵站等措施,基本上保证了志愿军的补给,保证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的胜利进行。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战线越来越长,入朝部队不断增加,战斗规模越来越大,由东北军区后勤部保障志愿军后勤供给的体制已经不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1951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由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洪学智立即着手加强后勤部队建设,调整后勤体制以适应战场形势的变化和保障志愿军的物资需要。195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14个辎重团入朝,同时将6个工兵团和第50军第149师配属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扩编3个汽车团,补充司机3000名、汽车1130辆。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所属汽车团达到13个,运输汽车增加到3700多辆。各分部、大站普遍编配了通信分队和电台。到1951年10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直属部队发展到6个分部、28个大站、4个警卫团另9个营、13个汽车团、27个辎重团、3个公路工程大队、39个兵站医院、3个通信营、8个运输营以及3万多民工,共达18.2万人。另配属有公安第18师、步兵第149师、6个工兵团和11个高炮营共4万余人,总人数22万余人。后勤部队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加强,而且在力量的构成上已初步形成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后勤保障,由多兵种合成的部队。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部队共运送物资270多万吨,供应物资9600多种;新建铁路2条、216公里,抢修铁路线14606处次,铁路桥梁2061座次;新建公路112公里,加宽公路2718公里,抢修公路路基992公里,公路桥梁1179座;铁路运输685264节车皮,汽车运输1516486台次;志愿军后勤部队在阵地战阶段击落敌机109架,击伤敌机698架。
  在制空权完全被美军控制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后勤部队取得了骄人战绩,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慰问团成员与志愿军亲切交谈。(姜廷玉 提供)

慰问团成员与志愿军亲切交谈。(姜廷玉 提供)

慰问团文艺工作者为志愿者指战员演出。(姜廷玉 提供)

慰问团文艺工作者为志愿者指战员演出。(姜廷玉 提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