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千万别变味(民生观)

发布时间:2017-11-11 20:05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08日 12 版 | 查看:744次

事事争先,不让一秒,这是“家长病”,不利于孩子成长 

  原韬雄

诸位家长或晒实力或比家底,竞选家长委员会的事,本报昨日已有评论,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再说说。

  家长们的这姿态,说实话,不好看。有人评价说,也不知道这些“实力”是真是假,怎么让人想起相声里戴塑料金项链的暴发户呢?甭管真假,急赤白脸地炫耀自己,都不中看。

  是个人修养低吗?我看未必。有人分析,这是为了孩子,拼了。入个家长委员会虽不算什么,可是,总多了些跟老师交流、为班级贡献的机会,那自己孩子,老师还不得高看一眼?就为了这一眼“高看”,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家长们就变了斗鸡。

  家委会的设立初衷,是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可如今家委会的功能却有些走样,成了家长争取自己孩子能获得老师更多关注的途径。因此,争进家委会的段子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看看!为孩子就得这样竭尽全力、步步紧跟!自己奋斗半生算是中产了,生怕孩子掉下去。假如在一个环节上没有比过别人,坏了!想象无限放大,心头堆上小山;更多人是抱怨:都拼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般上班族怎么跟?我们孩子怎么办?开始恐慌、焦虑。这些攀比和焦虑,彼此刺激,相互叠加,事事争先,不让一秒,一沾孩子的事就紧张兮兮,成了一种“家长病”。

  大可不必如此。人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好比马拉松,一口气儿不松往前冲,跑不了几步就得垮。越是走远路越需要节奏,张弛有度才科学。每个环节都坚持完美主义、做到局部最优,恰恰违反成长规律,背离整体最优。阿尔法狗为什么下不过阿尔法元,百盘无一胜?因为前者所学习的下法都是在局部最优上打转转。不用过多类比:上个小学,你都累得半死、拼个昏天黑地,初中、高中咋办?熬得下来吗?焦虑是会代际传播的。家长的紧张传递到孩子身上,那稚嫩的肩膀扛得住吗?我见过一些孩子,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兴趣班”,小脸木呆呆的,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总之,争进家委会以至于大晒家底,实在是把劲儿用错了地方,是把社会上的特权思想引入了学校,理应抵制,不是吗?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