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品味十二届好书风景(组图)

发布时间:2017-08-12 10:22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05-27 22版 | 查看:1504次

图1

铁凝

张海迪

王树增

周梅森

陆天明

曹文轩

高建群

金波

海岩

霍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潘启雯

  由中宣部具体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从1992年至2012年底,已历经20年,评选了12届。通过“五个一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管理者,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关怀和引导,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领域的基本需求和各种层次的文化享有,是我国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的导向工程、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

  “五个一工程”最初是指“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一部好戏、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1年1届,评出“入选作品奖”及“组织工作奖”。从第6届开始改为2年1届,并调整了评奖项目,把广播剧和歌曲列入其中,“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一本好书”入选作品评选,是中宣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的一项,也始于1992年。由中宣部出版局编写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入选作品荟萃(1~12届)》(大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正是对过去12届“一本好书”入选作品的集体汇集。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凝聚着各地作者、出版者和组织者的大量心血,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出版的重点、趋势、追求。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题组试从入选作品类型的比重、市场表现、作品品质及读者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给业内外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理论专著”

  以41%占据入选作品首位

  从1992到2012年12届“五个一工程”之中,“一本好书”评选部分共有418种图书最终入选。从总体看,入选作品整体质量较高,既有紧扣时代脉搏,主旋律鲜明突出的图书;也有较好地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的图书;还有体现“三贴近”要求,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在群众中影响较大,市场发行量较大的图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通过梳理统计发现,这418种图书主要由8个大的类别作品组成,它们分别是“理论专著”175种、“小说”82种、“纪实文学”49种、“报告文学”42种、“少儿读物”32种、“摄影画册”21种、“人物传记”13种、“其他”4种。

  从入选比率来看,“理论专著”占41%、“小说”占20%、“纪实文学”占20%、“报告文学”占12%、“少儿读物”占8%、“摄影画册”占5%、“人物传记”占3%和“其他”占1%。(详见图1)

  从第1届到第9届,每届入选作品之中,“理论专著”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多,分别为6种、10种、17种、22种、20种、28种、26种、35种、11种。其中第8届35种比较重最高。从第10届开始,由于奖项有所调整,“理论专著”图书不再参评。转而重点突出文艺类作品,即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

  第1届到第3届,没有小说类图书入选。从第4届才开始有1种图书入选——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系列(6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小说类从第5届到第12届分别有4种、6种、9种、9种、7种、23种、13种、11种图书入选。其中,第10届有23种小说,堪称历届入选小说品种之最。

  理论专著

  聚焦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理论专著”的种类往往比较繁多,它可谓是聚焦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入选的175种图书中,它们主要有这样的几个方面的特点或特色。

  其一,理论专著里包含了一大批优秀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研究的理论专著和通俗读物,无论是品种,还是品质,它们在众多的出版物里都表现得极为凸显。比如,第2届,“邓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4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简明读本》(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6届,《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等都是典型代表作品。

  这个特点在第8届表现得更为突出,《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是从多角度解读历史伟人毛泽东的研究著作,从毛泽东的生活、斗争、个性与理论观点和失误等侧面,写出了一个历史发展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从青少年读者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关心和遇到的问题,介绍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具有较强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汇集了全军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的论文,对深刻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一批生动记述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史的作品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颂歌。《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6月版)汲取了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日出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叙述了1919年至1928年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带领人民为挽救民族命运,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曲折历程。

  其二,一批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优秀图书脱颖而出。比如,第1届,《我的经济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届,“经营谋略”丛书(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届,《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届,《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届,《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再比如,第8届,《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9月版)系统回顾总结了共和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发展脉络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等,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献计献策。

  小说

  反映近年来文艺创作的基本面貌

  入选作品之中,“小说”占20%。现在的文学观念比之过去更加新异,也更为多元,而伴随着多元与多样的则是庞杂与缭乱。文学观念的不同,在其背后隐含了一定的观念冲撞与新变趋向,带有必然性与普遍性。“圈子叫好”与“场子叫座”两不相干的现象背后,是小说(文学)生产日渐显现市场化的深入渗透与深远影响。

  第4届,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系列(6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届,柳溪的《战争启示录》(北京出版社1995年7月版)、曹文轩等的“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10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王旭烽的《南方有嘉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2月版)、刘健屏主编的“青春风景创作”丛书(5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6届,张宏森的《车间主任》(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周梅森的《人间正道》(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等;第7届,曹文轩的《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张平的《抉择》(群众出版社1997年8月版)、霍达的《补天裂》(北京出版社1997年5月版)等;第8届,张宏森的《大法官》(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版)、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等;第9届,张一弓的《远去的驿站》(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版)、张海迪的《绝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等;第10届,铁凝的《笨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海岩的《玉观音》(群众出版社2003年4月版)、肖克凡的《机器》(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等;第11届,王小鹰的《长街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南飞雁的《大瓷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王秋燕的《红翻天》(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版)等;第12届,高建群的《大平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季宇的《新安家族》(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版)、金波的《开开的门》(新蕾出版社2010年4月版)等。这些小说,或以崭新的视角再现历史,或以深刻的笔触直面现实,弘扬社会正气,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形成影视和出版互动的良好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不少作品基本代表了近年来国内文学创作的最好水平:一是知名作家参评和入选的作品多。文艺作家们直面现实,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从实际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批展现时代风貌的佳作。一些近些年在文坛较有成就和知名度的作家,如铁凝、张海迪、王树增、曹文轩、高建群、海岩等,这次均有作品入选。不少作品反映了作者坚持潜心创作、在拓展新的题材领域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二是题材多样,创作水平高。作品题材从革命战争烽火到现代化建设,从国企改革到农村生活,从绿色军营到公安战线,从军民团结到反腐倡廉,涉及历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反映了近年来文艺创作的基本面貌。入选作品质量明显提高,产生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一定思想高度、艺术精湛、深受群众欢迎的精品佳作,充分体现了优秀图书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获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这或许是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学获得的国家最高荣誉。该书何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呢?该书责任编辑何性松表示,《大江东去》本身就与以往网络文化中的那些“娱乐至死”、“云雾缥缈”、肤浅透顶的文字迥然不同,它语言通俗质朴,情节真实丰富,深入生活,契合现实。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梁思申这些改革开放实践者们的挣扎、觉醒与变异,完美展现出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

  纪实文学

  入选作品的品质上乘可观

  关于纪实文学的定义,还有多种观点。如学者李辉的表述是:“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虽说从第1届到第12届,“纪实文学”入选作品只占12%,但入选作品的品质却不可忽视。比如,第7届,黄尧的《世纪木鼓》(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以纪实文学的样式反映佤族在将近一个世纪中社会历史进程的作品。透过一个民族进步的“特例”,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50年来民族政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意义巨大的突破。

  第8届,王宏甲的《智慧风暴——点击中关村、北大和北大方正》(新华出版社2001年6月版)是第一部报告了中国当代新兴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在中关村诞生和崛起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以智者的灵犀扫描和透视了中关村的兴起,王选等一批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的创业历程,以及重新认识教育、上大学为什么这么难等牵系千家万户的热点问题。

  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东涌现出许多像邓练贤、叶欣、范信德以及钟南山、张积慧这样医疗卫生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护士长日记》生动地再现了这些感人事迹,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在第10届获奖作品中,张积慧的《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书虽小,其社会价值远远超出书的大小:它实质上是一本广东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抗非一线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的群英谱;是一曲以广大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谱写的新时代英雄和广东人精神的赞歌;是广东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播种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向非典患者做出无私的爱的奉献的播种机;是宣传新时期中华民族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的教科书;是向全人类的大敌——非典型肺炎勇敢宣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宣言书。《护士长日记》的部分内容曾在《人民日报》等报纸摘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11届,吕雷和赵洪合著的《国运——南方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从中国南方百年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沧桑开始落笔,以邓小平南巡作为主线,以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作为贯穿全书的人物,讲述广东省一大批改革先驱如习仲勋、任仲夷、叶选平、林若、吴南生、袁庚等人,解放思想,以其不朽努力使广东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试验场。在创作过程中,两位作者深入采访近200位当事人,翻阅大量有关改革开放的文章和档案资料,在创作中真实地反映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种种艰难曲折,人物众多、矛盾交错、格局宏大。

  报告文学

  可圈可点的作品亮眼感人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作家茅盾的解释是: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

  在入选作品分类中,“报告文学”只是比“纪实文学”入选的种类少了7种,占10%。42种报告文学里,它们的品质也是可圈可点的。 (下转第22版)

  (上接第15版)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谁也未曾想到,被誉为中国军队中天之骄子、像雷霆一样沉默的战略导弹部队,在西方军事观察家苦苦寻找了十几年毫无去向和踪影时,突然从神秘的历史帷幕后边走了出来……如同当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样,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了。第5届获奖作品之中,徐剑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长剑》(作家出版社1995年8月版)正是记录了在古老的东方民族崛起的背后,在那些苍苍茫茫的中国山坳里,屹立着一个个战略导弹部落,他们为国家的和平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温馨宁静筑起了一道新的太空长城。

  第8届,林雨纯和郭洪义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天地男儿》(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9月版)以磅礴的激情、流畅的笔墨描绘了深圳南岭村的巨变,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农村创业史。

  第10届,王旭烽的《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宁波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6年5月版)是一部歌颂新时期模范人物的报告文学作品。讲述宁波市海曙区残联干部王延勤,16年尽心尽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中去。在他因劳累过度去世后,广大残疾人自发参与悼念,为他守灵。作品通过记述王延勤与14个不同身份的守灵人的对话,追述他生前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感人事迹。作品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写法独特、文字平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北京出版社2004年8月版)是一部有关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围绕社会各界备加关注的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并在国内国外较为宽广的领域内进行比较研究,内容丰富、分析全面、议论得当、可读性强,读后能带给人许多感悟与思考,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11届,黄晓萍的《真爱长歌》(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中两位主人公是一对夫妻,丈夫是缉毒前沿的民警,奋不顾身地勇擒毒贩,践行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妻子在丈夫身负重伤后,不离不弃,杜鹃啼血般地用数百封情书深情呼唤“植物人”丈夫。他们的执著、痴情、率真、善良,将大爱无疆的情操展现到极致,展示着爱之坚韧顽强,情之博大精深。全书充溢着悲壮与凄美、侠骨与柔情,将道德情操的崇高与善良娓娓道来,自然朴素的一种真实的人生。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书中这位柔情似水的妻子却用柔弱的肩膀承担着一个信念:真爱无悔!将一个美丽而古老的话题演绎成一曲感动当代中国的真爱长歌。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故事的远背景,是连续6年中央的1号文件,全是事关三农;故事起始是2007年7月14日,那一天,江苏省有一个“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出征仪式;故事的主体,是到苏北贫瘠地区承担“脱贫攻坚”重任的“80后”大学生村官的群体;故事的近背景,是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其中“一村一个大学生”的宏伟举措,令人兴奋。在这部书中,形象感人并不是仅在人物活动的社会层面上。更关键的是材料中人和事的绝对真实。作者是用自己的脚步,一步步踏着社会良知的轨道,走遍苏北5个市十几个县,并用“一对一”的采访形式,汇集了上百人的采访记录,最终挑选剪裁成这本书。这个成书的过程,让人们想起了社会学家费孝通所倡导并实践的“田野调查”。这种严谨的学者之风,被傅宁军视为报告文学采访的规范。正因此,他敢于宣称,自己的作品严格秉承了报告文学“真实”二字的创作原则。他说:作家可以取舍,却绝不可以编造。

  第12届,《毛乌素绿色传奇》(远方出版社2012年3月版)描写的是一个乌审大地上的绿色传奇。作者肖亦农在绿色乌审寻找两年有余,驱车数千公里,却未在毛乌素大地寻找到一处40年前诗人郭小川笔下的“浊浪般的沙丘”。作家通过对毛乌素沙漠的寻找,找到了几代乌审人治沙的足迹,找到了乌审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作品直面荒漠化治理的重大世界性课题,触及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问题,融入了作者的思考,结合绿色乌审的经验作出解答。

  少儿读物

  关注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出版界推出了一大批贴近当代少年儿童成长实际、深受他们喜爱的优秀作品。从入选的32种少儿读物作品看,阵容整齐,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第4届,《童规——少儿行为规范教育读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版)、“黑眼睛”丛书(海南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届,《精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4月版)、《中华少年奇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帅星升起”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神脑聪仔卡通系列”丛书(接力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6届,《漫画科学史探险》(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情与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地球家园——青少年环保科普读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我要做好孩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龙蝙蝠》(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小鳄鱼”丛书(海燕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精神之火——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少年使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1月版)、《汉藏小伙伴手拉手相约在二十一世纪》(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天地无情》(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等,注重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现孩子们同情弱者、关心他人和爱护动物等优秀品质,同时科学性、知识性较强,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第7届,《一个中国孩子的英雄喜剧:彩虹鸟的故事》(接力出版社1997年8月版)、《童谣童画》(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年4月版)、《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不知道的世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1998年8月版)、“红蚂蚁自然”丛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漫游新科技世界”丛书(新蕾出版社1997年11月版)、《中国儿童智力方程》(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8届,《我和爸爸妈妈的共同话题——做人与做事》(接力出版社2000年9月版)、“漫画金头脑”丛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绿色未来”丛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9届,《阿笨猫全传》(接力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0届,《木偶的森林》(新蕾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2届,《魔法小仙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5月版)等等,有不少是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关注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少儿图书节奏明快,语言活泼,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广阔的读者市场,也是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摄影画册

  切合读图时代潮流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第一,进入“读图时代”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印刷业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数量激增,彩图更多;电影、电视、录像、网络中的图像、视频等就更多了。第二,图片离不开语言文字。纯粹的美术作品还需要加个名字、小序或者简单介绍,更不用说平面媒体上的图片,往往起辅助作用。第三,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但是,这些优点扩大后即是它的缺点。图像浅显易懂,加上配乐、解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读者,观众只需被动接受就可以了,而面对文字主动思索,进行再造想象的乐趣也消失了。

  20余种摄影画册作品入选,显然是切合了读图时代人们爱摄影、玩摄影的潮流,适应了市场需求,比如,第1届,“红旗飘飘画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版)、《孙子兵法连环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届,《走向大市场》(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4届,《共和国领袖的故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8月版)、《图片中国百年史》(山东画报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巴蜀情——邓小平与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届,《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画册》(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12月版)、《陕西文物旅游博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8月版)、《邓小平军事活动图集》(长城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6届,《世纪科技发展史画库》(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7届,《壮丽中华》(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版)、《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8届,《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一户人家五十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9届,《中国历代小品画》(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等等,受到读者认可和追捧,绝大多数摄影画册类图书的编辑出版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成功的,它们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物传记

  既客观,又可信

  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写作,最困难的莫过于“客观”。要么过于“正面”,因而传主就显得像一位圣人;要么过于“负面”,因而对传主难免“丑化”。因此,传记作家们常常会有一种被“撕裂”的痛感。不过,入选“五个一工程”10余种人物传记作品的书写方式却显得比较客观和可信。

  人物传记的关键在于给读者提供足够的阅读价值,比如,第1届,“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2届,《百将传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届,《中国有个毛泽东》(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5届,《陈龙传——中国隐蔽战线的卓越指挥员》(群众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8届,《林则徐》(鹭江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0届,《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版)……“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展现全面的历史名人形象往往是写作者们的愿望,每一个时代的思想都是从前人止步的地方前进,一种传统、一个伟大的人物,被反复记忆的时候、被人们反复提及的时候,他或许才活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