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数学系教授叫停女儿奥数课:这些题我都做不出来(图)

发布时间:2017-07-19 21:48 | 来源:天府早报 2017-07-18 B8版 | 查看:1298次

清华数学系教授叫停女儿奥数课:这些题我都做不出来

图据网络

  “这么多年来,我们为减轻学生负担采取了许多措施,中心环节是减少授课内容、缩减课时,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等科学课程首当其冲。然而,请在座各位想一想,对比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和现在的娃娃,谁的负担更重?”

  7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的第二届科学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专家学者陷入了思索。

  朱邦芬指出:“高中物理学等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影响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极其重要。认为高中科学教学只对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有用,是不对的。因此,目前中学科学教育弱化趋势必须要扭转。”朱邦芬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赞同。大家对高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辨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减负

  朱邦芬说,目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提前到幼儿园报考,而一再提倡“减负”后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并没有减少。他日前曾到浙江省部分中学进行调研,一位高二学生向他反映:自己参加过一周的补习班,补习内容就是同一类型题目反复做,“后来再看到这类题目都有想吐的感觉。”

  “我们必须要澄清一个误区,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并不等于‘减负’。”朱邦芬说,“这对于优秀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不管用,对于大量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一些作用,但也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去‘刷题’,有时候反而是增负。”

  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耗费在“刷题”和死记硬背上,这一点让朱邦芬特别担忧。“获取高分的路径更加依赖于学生的细心、勤奋和大量的模拟考试,高三整年都在复习,让不少本来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热情消磨殆尽,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影响到大学、研究生阶段,甚至会延续到工作阶段。”

  日常生活用不上公式定理无用

  在高中科学教育中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很多知识将来用不上,例如数学公式和物理定理等,因此没必要学。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很多物理知识的确记不住了。但物理是无用的吗?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已经成为思维的一部分。”

  王殿军说,进入大学后,理科不再学文,文科不再学理,大部分人的理科素养或文科素养就到高中为止,“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将是学生在某个领域的最后一位教师,可能教学就会不一样了。”

  朱邦芬对此有同感。他以物理教育为例说,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物理学家,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外,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的准则和方法,“如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认识实验对于检验理论的重要性、在考虑复杂现象时抓主要矛盾的能力、具有数量级的概念等。只有这样,才不会随便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轻易相信。”

  科学教育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

  在当校长前,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军看来,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

  朱邦芬认为,高中科学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对学科主要领域有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他提醒说,“一刀切”式降低课程要求,不仅达不到减负的目的,而且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上无所作为,甚至还有所倒退。

  朱邦芬建议,对报考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学生,增加相应的选考科目,这样既不会增加报考普通高校学生的负担,也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谁赢得高中,谁赢得未来。”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任务,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虽然很难,但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数据

  98%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

  对于目前家长最关心的奥数学习,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授给出了答案,“98—99%的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也不能去搞奥数。”

  他认为,奥数锻炼思维能力,但也仅适用于极小部分数学思维相对成熟的学生,这样的训练也只适合小范围进行,更不能作为入学标准去要求学生普遍学习。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改组组长史宁中教授也否认了以奥数来选拔学生,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更主要的是看孩子表现。比如面试就是一种选拔方法,一个孩子好不好,看奥数成绩看不出,面试聊一聊就能看出来。

  专家们认为家长与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研究奥数上,不如动动脑子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远比知识来得重要。

  调查

  65.1%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

  奥数常常让很多人“爱恨交加”。学奥数到底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项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7.7%的受访者认为奥数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潜力。但同时也有37.2%的受访者担心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

  在我国“全民奥数”的氛围下,奥数早已背离了作为“思维体操”的初衷。37.2%的受访者认为是对孩子学习潜力的透支,影响长远发展;35.1%的受访者担心低龄化、高强度的超前教学违背教育规律;24.3%的受访者认为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厌烦心理;23.9%的受访者担心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捷径,导致思维固化;19.0%的受访者害怕毁掉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14.4%的受访者觉得会对学校课堂教学造成干扰。

  调查中,65.1%的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家长

  让孩子学习奥数不少是迫于现实压力

  重庆坪坝区的一个奥数教学点,宋女士已陪着儿子在这里上了将近一年的数学班,在她看来,如果没有其它功利需求,奥数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儿子学会记笔记,记得又快又好。还学会了用画图的办法解题,这些都挺管用的。”

  其实,学还是不学,多数时候,并不由孩子决定,考验的其实是家长的心态。多数家长都扛不了现实或者预计中的压力,最终带着孩子走上了奥数的道路。

  去年暑假,李女士给即将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一个奥数班。她向记者坦言,自己这么做完全是不得已为之。但由于孩子反感奥数,上了一个暑假的奥数班后,她就再也没逼孩子去学。但将来是不是再学,她有些纠结,“让他学吧,他不喜欢;不让他学吧,怕他到时候进不了好的初中,影响他后面的发展。”

  短评

  终结“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现象

  关键是不唯分数是举

  “做太难的题目,反而会伤害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某数学大师的忠告不能说没有道理。试想,有的小学生不会做数学难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逼迫孩子进奥数班或培优班,导致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何来兴趣可言?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了动力,何来学习创新力?

  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是因为出题者是从应试教育考虑的,根本没有从素质教育上考虑。无论是各种奥赛班还是培优班,都是学习超过课本之外的难题,以显示参加补习学生的“数学成绩好”。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冲击着“减负”政策,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老师关注学生的分数,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分数,要求学生会解“难题”,能得“高分”,有了学校和家长这些“群众基础”,就像商品有了市场,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这类现象自然层出不穷。

  当然,要想终结奥数题难倒数学教授之类的现象,并非没有办法,关键是要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操作办法,不“唯分数是举”,考察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考、高考“看素质录取”。

  (综合金陵晚报、重庆晨报、中国青年报、华商报)

  资料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网友热议

  @风车车:既然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校长也不让自己的女儿学奥数,为什么小升初的时候,学校都要看奥数成绩?

  @四五:学校不教奥数,考试却要考奥数题,这是为什么?变相逼孩子们去上补习班!

  @匆匆而来:奥数本身并没有错,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可是现在逼得所有孩子都去学,不喜欢奥数的娃娃学习热情都被消磨殆尽了。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做太难的题 容易让孩子兴趣学没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