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22 18:33 | 来源:人民网 2009-1-19 13:31:06 | 查看:3260次
家有一个智障儿,已经不堪重负。12年里,先后照看了100多名智障儿童,他到底图什么?
是为了老父亲临终的嘱托?还是因为患者家长的切肤之痛?无论哪种原因,这份坚持都令人动容。
在王百军的办公室里有一面贴满了照片的墙壁。“今年是保育院成立的第12个年头,这些照片都是保育院这些年曾经或正在看护着的智障儿童。”王百军说,在他的保育院里,已照看过上百名智障儿童了,每当闲下来,看看这面墙上孩子们的照片,他都有一种难得的幸福感。
1997年8月11日,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塘沽区启智儿童康复保育院正式成立。王百军的父亲王成斌成了第一任院长,王百军是父亲的副手。
“我父亲刚创办这所保育院时,雇了五六个工作人员,可孩子只有3个。当时每月都要净亏4000多块。”王百军说。寄宿、学习、康复,这所小保育院虽然条件很简陋,在当时却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针对重度智残孩子设立的24小时护理机构。很多家长开始慕名送孩子来这里寄宿。
由于积劳成疾,2003年12月下旬,62岁的王成斌老院长去世了,王百军责无旁贷地接过了照顾这些智障孩子的重任。但保育院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盈余,只有7万元的债务。王百军不得不借钱来维持保育院日常开销。
为了把保育院长期办下去,2006年末,王百军开了一个商品配送店,让保育院内年岁较大的智残孩子做配送员,给一些小区送货送菜,并准备采取“以残助弱”模式来推行他的智残人送货计划,就是让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做社区销售员,负责在社区设点经营销售,而他亲自带着智残孩子,给居民免费配送货物,这样智残孩子们有些事情做,还能有些收入。
由于种种原因,王百军为智障孩子们的这次大胆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但王百军又开始实施“新计划”,他招募一部分社会残疾人士,开办艺术品加工作坊,加工竹制艺术品,准备以残助弱,以厂养院。这个计划现在已初步取得成效。
在王百军苦苦支撑中,他的事迹通过媒体感动了很多人。2007年5月,塘沽区残联等有关部门决定把一处场所提供给启智保育院免费使用,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对于这个大好事,王百军却是喜忧参半,因为搬迁后,孩子们生活在新环境中,日常支出更多了。为减少开支,王百军从不给自己开工资,但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他尽量不雇人。然而,2008年5月,他在安装电器时,不慎从高处摔下,致左脚跟骨粉碎性骨折。住院4个多月,花费了4万多元,启智保育院也一时陷入困境。躺在病床上的王百军放心不下那些智障的孩子,他多方联系,最终还是志愿者们募集善款帮保育院暂时渡过难关。王百军说大家的爱心就是对他的鼓励,再累再苦他也会坚持,因为这份爱心工作已经成了他人生的最大事业。(李汝斌)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