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4 18:4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6月12日 20 版 | 查看:356次
赵永新
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差距面前不气馁,成绩面前不自满,赞美面前不陶醉,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前不久,一篇题为《美媒:中国崛起为生物技术制药强国 全球制药巨头争相投资》的翻译报道在网上盛传,让一些业内人士颇为不解:中国的生物药才刚刚起步,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强国”?
业内人士的疑惑不无道理。随着基因组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生物药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的后起之秀,表现非常抢眼。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十大最畅销药品中有8个是生物药,销售额占整个药品销售总量的31%。近些年随着大批海归科学家加盟新药研发,中国的生物药研发开始发力,出现了康柏西普等“明星新药”。但是,由于起步晚、原创能力弱等原因,我们目前还处在追赶阶段。比如,去年中国十大最畅销药物中没有一个是生物药,当年国内生物药销售额只占国内药品市场的5%,还没有一个生物药实现出口。
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外媒这篇报道中提及的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该报道夸大了中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应该说中国正在朝着“生物药强国”这个目标走,但离实现目标还很远。
近些年来,有意无意地夸大中国创新实力的外媒报道不在少数。比如,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在连续几年发布“自然指数新星榜”时,就有“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并已成为一个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强国”“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等表述。前不久,某外媒称:“科技领域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距离美国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这些热情洋溢的外媒报道,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予以正确解读。的确,近些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取得了许多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一些领域正在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少数领域甚至实现“领跑”,成为国际创新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创新基础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原创成果不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中低端产出占比过大,创新体制政策不够健全,等等。
对于我国科技实力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中外权威机构的评价比较一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美国、日本、瑞士、韩国、丹麦、德国、瑞典、英国、荷兰和新加坡位居全球创新能力十强,美日欧引领全球创新的格局基本稳定;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第十八位,在全球创新阵营中处于第二方阵。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位列前十的均为发达经济体,如瑞士、瑞典、英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等,中国升至第二十五位。
正是基于对中国创新现状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差距面前不气馁,成绩面前不自满,赞美面前不陶醉,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