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不知人

发布时间:2017-06-05 20:41 | 来源:学习时报 2016-09-01 第A7版 | 查看:848次

  李文文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并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患懊恼,源于心灵深处的自知与自信,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本分的理性认知。对于生命来讲,自己才是主角。就如芝兰花长在森林之中,有人欣赏她,她开花,无人欣赏她,她一样绽放,开花只是芝兰的本分。所以,对于一名真正的君子来讲,他可以在自己的灵魂中见证良知的荣耀,坦然地面对他人的怀疑。并不随着他人的夸赞或诋毁心猿意马,飘乎不定。但是,孔子知道这样的要求对于大众来说是高的。每个人都是多么的渴望有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期盼梦想成真。于是,孔子讲了下面的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关于知人,真的知道吗?真的足够了解客人、领导、同事、下属、亲人、朋友,他们在谋虑什么?思考什么?热烈地期盼什么?如果不知道别人的谋虑、思考、期盼,不在他人的思虑与期盼中对自己有个定位,不做别人期望自己达成的事情,他们又如何会思考我们的需要,助力心想事成?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知人也是相互。

  知人,感知顾客。要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事、用脑想事、用心做事”,重视服务过程中客人的真挚情感和适应性享受。知人,感知领导。要自动报告工作进度,领导安排事务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知人,还要感知同事,感知下属。贵在将人心比自心,将自心比人心,将心比心。

  如何知人?知言是知人的重要路径。人之情性,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关于知言的内容,孟子如是说,他认为: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也就是说,偏颇的言辞,知道它片面的地方;浮夸的言辞,知道它失实的地方;邪异的言辞,知道它偏离正道的地方;搪塞的言辞,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人之言辞皆本于心,若是心底明正,自然言辞平正通达。反之,言辞有所偏颇,有所失,归根结底还是心不正,而心不正了,必然会危害所做的事情。

  很明显,“知言”是从对语言的判断到对一个人思想、心事的判断,对所做事情的判断,浑然一体,切不可被诐辞、淫辞、邪辞、遁辞蒙蔽了双耳。在隐微之处洞察人情,真正懂得人情,如此才可知人,进而知礼,进而知命。命,自己,他人,浑然整体,互为影响,彼此生发。因为知,所以智,智者不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