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陈发喜:31载爱心助学 宜昌教师陈发喜获习近平接见

发布时间:2017-05-30 17:55 |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14-10-30 17:11 | 查看:1324次

  陈发喜,男,51岁,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喜伯伯”。今年教师节前夕,陈发喜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9月9日,陈发喜代表宜昌参加了在京举行的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获习近平接见。

  心怀感恩播撒爱心

  1983年,20岁的陈发喜成为土城小学的一名老师,当时的月工资为30多元,即便是这样,他也常常从“牙缝”里挤出钱来资助贫困学生。陈发喜常说,他从小家境贫寒,在他家庭经济,生活最困难,读书最困难的时候,是他的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首先是他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程启良老师花钱为他治好了可怕的“百日咳”,再就是初中班主任朱泉老师和高中化学老师彭忠秀老师,他们从那可怜的二十七斤供应指标中,节约一点出来,让饥饿的孩子从此不再饥饿。正是因为学生时代受到了几名老师的爱心资助,陈发喜才得以完成学业,陈发喜始终心怀感恩之心,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只想接起这根爱心接力棒,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学生,尽一份社会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根接力棒,一拿就是31年。

  网络助学广开善源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2005年起,陈发喜开始利用网络聚集爱心,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来自各方的帮助。陈发喜对于贫困生的信息问题格外关注。“存放在我这里的《贫困生统计表》,陈老师是翻看得最勤的,每个班有多少贫困的孩子,他比我还清楚。”土城小学政教主任李德斌说。收集贫困学生的信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陈发喜还会走访、核实、写材料后发布到网上。有一年陈发喜驱车2个多小时到谭家岭走访一名贫困学生,由于山上多是土沙路,雨后积水严重,他下车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好久,“陈老师平日里比较爱干净,那天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宗的‘泥腿子’。”那位贫困学生的父亲说。通过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陈发喜写成材料后和照片一起上传至网上,寻求帮助。从资助学费到捐赠衣物,陈发喜通过QQ、博客、论坛等方式寻找社会爱心人士,10年来为贫困学生筹集价值数万元的财物。

  陈发喜坦言,让他最“拉不下脸”来的,莫过于遭到资助者的一遍遍质疑,“许多资助者都要求验明我的身份,我一开始心里会不好受,觉得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渐渐地心态才平和。”如今的陈发喜,为了给资助者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不仅会在学生情况说明里将自己身份证复印件附上,“他们要在材料里见到学校公章或是乡政府的公章,我都会尽力去办。”

  为了争取资助人,陈发喜磨平了自己的锐气,常常不惜与对方软磨硬泡两个月之久,对于资助方汇给贫困学生的钱款,陈发喜坚决不经自己的手。“老陈平时为了自己的事情,从不愿意求人,但是为了贫困孩子的生活费,他不得不巴巴地四处争取资助。”陈发喜的老伴左学菊说。

  坚持梦想痴心不改

  贫困学生往往住得比较偏远,陈发喜常常租摩托车前行走访,每次往返的费用大约是60元。“他自己也没多少钱,为了助学,路费从来都是自己掏,眉头也不皱一下。”作为陈发喜的朋友,黄铉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将自己的汽车作为陈发喜的走访专车,陈发喜虽口头上答应了,但是从未主动坐过这“专车”,说到底,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尽管有了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并肩作战”,陈发喜依然难改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时不时从工资中拿出一些来,给学生充饭卡、买书本文具、看病,李宏智在他连续6年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

  陈发喜一心放在学生身上,2006年开始他戒掉了烟,只为节约下来给学生们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偶尔有学生家长送来谢礼,陈发喜一般都会拒绝,实在盛情难却的,他事后也会折价将现金交给家长或直接打进学生的饭卡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发喜说,助学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容颜,他就有了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