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3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3655次
在潜江市园林城区长途汽车站的门前有一个门店,门外挂着青少年配镜中心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两块牌子。走进店里,“扶贫助残,功德无量”、“慷慨捐赠,爱心奉献”等锦旗,向人们诉说着门店的主人杨娟艰辛创业的经过以及她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7年春,杨娟的眼镜店开张了。通过在配镜时与客人交流中,杨娟发觉有很多人对简单的眼睛防治办法不了解,以至延误,导致眼睛出现近视等疾病。于是她开始义务为在校学生和贫困生进行视力检测,以及近视防治小知识的宣传。一年以后,在市团委的支持下,一个以潜江市青少年配镜中心为活动基地,以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为主要服务内容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了,这个服务站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
挂块牌子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杨娟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时,觉得工作有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志愿者基地的活动,牵涉到方方面面,寻求支持、理解以及协调工作等难度相当大,使杨娟陷入了沉思。2002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娟参加了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联合开办的第三期中国志愿者行动骨干训练营培训。通过培训,杨娟对志愿服务有了更全、更高的认识,她的热情更大了。回来后,杨娟拟定了服务规划,对园林城区的中小学生进行眼保健知识教育和视力普查,随后又逐步将这次活动在全市铺开了。
杨娟从2002年5月开办青少年配镜中心,创办青年志愿者服务站至今已有六年。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行程近万公里,跑遍了全市各地,免费为8万多名学生赠送10万多份视力表、近视眼防治科普资料和眼保健用品,免费为贫困学生配镜2000多副,向福利院老人和离退休老干部赠送老花镜1000多副,还为市太极拳比赛提供了2万多元的奖品和资金。2003年元月中旬,杨娟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应邀参加了省团委在潜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的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现场发放了500多份视力表和眼保健资料,为100多名老年人赠送了老花镜。
杨娟常讲,开办青少年配镜中心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方便他人。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杨娟总是乐行好施,用爱心诠释着青年志愿者这一称号。
2002年6月初的一天,杨娟和她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了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100多名残疾儿童虽然天真活泼,但她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震憾了杨娟的心。经过了解,在他们中间还有12名儿童,因患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大字,辩不清老师的手语,学习和生活十分不便。看到这里,杨娟掉泪了。当场,杨娟和她的志愿者们就为这些儿童免费配备了眼镜。三个多月后的一天,杨娟到特校回访时,又发现新来的6名儿童也是近视而且家境贫困。听着老师们的介绍,再看这6名衣着不整的孩子,杨娟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随后不久,杨娟专门将他们接到青少年配镜中心,为他们配上了满意的眼镜。当孩子们挥舞着小手和杨娟依依惜别时,在场的许多人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2005年秋的一天晚上9点多,当杨娟正准备下夜班的时候,一位十五六岁衣着破旧的学生,来到店里一个劲地打听眼镜的价格,却又说什么都不要。第二天中午,这位学生和他拄着拐杖的父亲一同来到配镜中心,杨娟主动给他验光,发现他近视得很厉害。这时,孩子的父亲向配镜中心的工作人员讲述了他们家不幸的遭遇。在一次事故中,他失去了左腿和右眼,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妻子维持,家境十分贫寒。孩子考上了潜江中学,报名费虽然由学校减免,但根本没钱配镜。杨娟听了,当即向这父子俩作出承诺,免费为孩子配眼镜,并定期为他购买所需的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帮助他完成学业。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杨娟和她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坐不住了,她们不仅积极组织单位员工捐款,还组团亲赴灾区,为当地受灾配不上眼镜的人们送去了400副眼镜,价值近10万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娟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以自己独特的奉献方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3年2月,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军区政治部、武警湖北总队政治部和团省委联合授予杨娟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称号,曾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湖北省志愿者先进个人。
经过六年多来的拼搏,杨娟的青少年配镜中心已初具规模,并在城区形成了两个连锁店,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也在一些社区和镇、处、场有了专门的活动基地。前不久,杨娟作出了每年捐款开展慈善护眼活动的决定。她希望在这个活动的带领下,在潜江涌现一批慈善医院、慈善药店、慈善宾馆、慈善超市、慈善服装厂、慈善家俱厂、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慈善敬老院、慈善幼儿园……通过发展慈善经济,更好地帮扶弱视群体,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问及杨娟为何有惊人之举,答曰:“爱吾所爱,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