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9 09:32 | 来源:新民网 2015-10-05 00:27 | 查看:900次
朱玉芬是静海县静海镇孙家场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四十年来,她把伺候公婆、照顾患病的丈夫和智障的小姑子当做了一种生活习惯,用爱心和坚韧撑起了整个家庭。
轻轻敲朱玉芬家的院门,她并没有出来,只是喊了一句“自己开,门没锁”。拧开大门上的门栓,绕过影背墙,这才看见朱玉芬正撩着帘子站在屋门口。朱玉芬说,她的腿已经疼了很久了,实在不方便多走动。“这么多年就是腰疼腿疼的,家庭的这个情况,都用人,哪顾得上自己。6月9号收割麦子,收完后回家想沏壶水,沏了半壶,这半壶烫脚上了。烫完脚在床上坐了22天,就乎着好了。我就起早挂晚的去菜园子干活,去了菜园子后都回不来了,腿走不了了,再吃止疼药都止不住了。后来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半月板磨坏了,让换膝关节。要是换关节我这家里都得用人怎么办呀?再加上换了膝关节得用人伺候呀,我就先维持着吧,吃着药就乎着。”
了解朱玉芬家庭情况的人都说,她腿疼的毛病是这么多年伺候一家老小积劳成疾造成的。1978年,朱玉芬和王建华结为夫妻。婚后,与夫妻同住的不仅有公婆和智障的小姑子,还有公婆的父母,照顾他们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朱玉芬的肩上。 “来到她家的时候,公公爷、婆婆奶奶、还有婆婆姥姥,就这么些个老人,哎呀,稀里糊涂我弄一辈子过来了。一到吃饭那屋里得放个小桌子,来回地端,这屋再有孩子还得喂孩子。刚开始也不适应呀,可既然到人家了就得这样呀,有这么些个人不就得伺候吗。我也没觉得特别别扭,寻思着老了不就得用人吗,你年轻他老你不就得伺候他嘛,就这样习惯下来了。”
在朱玉芬的精心照顾下,公婆的父母相继安详地离世了。本来以为可以减轻一点负担了,可是新的困难又出现在她的面前。1994年,本就体弱多病的公公因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自幼智障的小姑子癫痫病情加重,时常发作;丈夫也因脑梗塞,手脚不利索,需要照顾。没过多久,本来还可以为朱玉芬分担些家务的婆婆也去世了。朱玉芬说:“我天天五点多钟起,这都是晚的,我都习惯了,有时候四点半就起。起来了就去园子地,等在园子里干到七点多钟回来就给他们做吃的,洗衣服。现在老太爷没有了,老太爷有的时候我从园子回来必须给老太爷穿衣服,量血压,给他洗脸。这一天再洗衣服这一上午就过去了,吃完中午饭的那点时间还得下地。别人都是热的时候在家休息,我是热的时候下地,我没那个时间休息。四、五点钟回来就开始做晚饭。人家凉快了该下地了,我凉快了就回来了。到晚上再给他们洗漱,我睡觉最早也得十点半,从来没看过电视,没时间。”
外人看来如此繁重的家庭负担在朱玉芬嘴里总是说的轻描淡写,她说这些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习惯了。朱玉芬:“不能嫌弃,你要是嫌弃他,弄的更脏别人更腻歪他。越是自己不行的人你越要伺候好了,你不给他伺候好了,他脏脏乎乎的谁上他跟前去呀。你要是给他伺候干净了,来个串门的人还愿意往他跟前坐坐。他要是行的时候他也不这样呀,他也愿意干净呀,所以他用人了你可以好好伺候他就得伺候好了,我没怨言。”
朱玉芬几十年如一日把这个大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给了每一位患病的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活着的尊严。说起朱玉芬,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邻居张金兰说:“她太不易了,顶我这样的人都顶两辈儿,她是百分之百呀,要是别人没这么大的耐心呀。我要是摊上这样的家庭,我做不到。她这个人又有软心又有硬心,她这个人耐心特别大,否则这个家庭弄不了。跟邻居都行,她没有不合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玉芬今年已经61岁了。这个年纪本应该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可是她却说自己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生病的丈夫需要她,智障的小姑子也需要她,生活再苦再累她都不怕,只要一家人可以在一起。 “不想他们走,不能让他们走,轻松很多也不想,还是有他们好,我总觉得他们的一辈子也挺委屈的。”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玉芬都是微笑的,对于生活给她出的一道道难题,她总是乐观地接受,然后把它变成习惯坚持着、化解着。正是她这样的坚持和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人。孙家场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华说:“人们对她都挺佩服的,街坊邻居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是个热心肠的人。村里有这么一个正能量的人带领着周围邻居都向她学习。现在我们村的婆媳关系都非常融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