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9 19:16 | 来源:华龙网 2016-12-25 11:57:58 | 查看:1530次
【摘要】 30余年的新闻“守门人”
一、人物简介
刘友才,男,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荣昌区广播电视台《荣昌新闻》栏目责任编辑,主任记者职称。
二、事迹概述
他在新闻采编第一线33年,有上千件作品在全国、市级台发表,有3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市级新闻奖,2016年11月获得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称号。
三、详细内容
作为军人,他有功不居,保持军人和共产党员本色;作为记者,他敬业奉献,甘当人民的“老黄牛”;作为党员,他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有功不居 保持军人和共产党员本色
刘友才1980年参军,13年的军旅生涯里,他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4次,逐渐从一名普遍的坦克兵,成长为一名在部队里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
1993年12月,刘友才从军队转业到荣昌广播电视台工作,成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虽说刘友才在部队屡获军功,但他有功不居,回到地方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军人和共产党员本色。他怀着对新闻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奋战在新闻工作第一线,白天扛着数十斤重的摄像机四处采访,晚上挑灯夜战伏案写作,常常是白天、晚上连轴干,这一干就是23年。他在区广播电视台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编导、栏目制片人等,每天奔波一线采访,走遍了区内近80%的行政村,脚板底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具体走了多少路已经数不清、记不得了,只记得最多的一年磨破了4双鞋。
在地方工作的23年中,刘友才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连续5年被县(区)直属机关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年被县(区)广播电视局(台)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敬业奉献 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从1983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友才,作为荣昌广播电视台的资深记者,在台里,熟悉刘友才的同事都亲切地叫他“老牛”,因为他做起新闻工作来,就像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1995年的夏天,他与荣昌妇联的同志一起到盘龙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采访全县优秀女共产党李清先的先进事迹。从镇上下车步行去李清先家的途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刘友才当时手里提着数十斤重的摄像机,肩膀上还背着沉重的背包录像机。为了保护好摄像设备,他用仅有的雨具遮挡着机器设备,自己冒雨踏着泥泞在乡间小路上艰难地步行了1个多小时。当走到李清先家里时,雨水早已淋湿了他的全身,然而摄像设备却完好无损,保证了电视新闻专题片《银梭织出新生活——记优秀共产党员李清先》采访任务的圆满完成。这部新闻专题片在当年不仅获得了重庆市党员电教片评比三等奖,还获得了重庆市电视奖好新闻一等奖。但是,刘友才却因为淋雨感冒和疲劳过度,采访任务完成后,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
在新闻岗位上工作的30余年里,刘友才深入到边防连队、街道社区、田间地头等,采写拍摄了大量新闻作品。他先后在各级报、刊、台刊播新闻4600多篇、其中有上千件新闻在全国、省(市)级报刊台发表。特别是2006年至2008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新闻30分》等栏目刊播新闻6件,重庆电视台刊播新闻148件,承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十集大型系列专题片《走向文明》、重庆直辖十周年、喜迎十七大、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等全国和市级重大活动报道10余次。他还创办了《政策面对面》、《荣昌经济》等多个有影响的电视栏目,多次主持策划并参加荣昌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大活动宣传,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11次荣获优秀报道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13次荣获广播电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成绩面前,刘友才没有满足,没有停步,而是更加努力,用心做好新闻工作。他编审了2000多期电视节目,从没有发生一起政治事故和舆论导向错误。
(三)不忘初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0年4月,刘友才主持创办了一档以“关注政策、服务百姓”为定位的民生新闻栏目《政策面对面》,并担任栏目的制片人兼编导,他想通过这档政策节目为老百姓做点儿实事。
2011年4月,刘友才接到昌元街道海螺村3社一位农民打来的电话,说他家想办养兔场,但不知怎样办手续,想请刘友才帮忙问一下。带着这个问题,刘友才带领栏目组记者专门到荣昌畜牧兽医局进行了咨询,并把问题反映给了畜牧兽医局领导,随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政策面对面》栏目开办5年来,共播出节目251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当年荣昌栏目奖评选中获得“创新栏目奖”,华龙网、新华网、《公民报》等2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刘友才常常对人说:“我们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为党和人民服好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