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6 21: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2-14 | 查看:1349次
退休环卫工熊永和 30年为26名贫寒学子圆梦
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从来都没有心疼过钱,只要他们能成才。现在我什么也不缺,就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熊永和(左)
2012年8月,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成立;2013年10月,羊城晚报推出专题栏目《德耀南粤》,用文字的形式记录那些温暖而感人的好人故事。资助和记录,这均是对好人的关爱。几年过去,那些曾经接受过资助抑或是出现在报纸上的好人,过得还好吗?他们的心愿又如何?日前,带着这样的问题,羊城晚报记者对其中四位好人进行了回访。
他是一位普通退休环卫工人,30年来无偿资助26名贫困学子读书,从来都不要求回报,对于所有的赞美,他只是淡淡地回一句:“我是孤儿,不愿看到孩子受苦”。他是“广东好人”熊永和,一位朴实无华的客家大叔,自己一家过着清苦的生活,却慷慨为贫困学子圆读书梦,如今已累计捐资150多万元。
熊永和住在梅州市梅江区的一个破旧小区里,已经74岁的他平时还得照顾身患多年糖尿病,近年又被查出患甲状腺肿瘤的妻子。可他从未对生活有过一丝抱怨,因为帮助别人让他感到快乐。
熊永和的助学路要从1986年的一场洪水说起。那年7月,梅州遭遇特大洪水袭击,城区周围一夜变“泽国”。这场洪水让许多人家破人亡,一些孩子成了孤儿,吃喝都难保更别提读书了。四岁就失去双亲的熊永和深知孤儿处境的艰难。那一夜,他辗转反侧,“一定要想办法帮帮这些孩子,让他们继续生活、读书……”当时月收入不足百元的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刚刚攒下的200元存款取出来,捐给一名8岁的失学女童。200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足够熊永和一家四口用好一阵子。在他的资助下,这名孩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这条助学路一走就是30年,也让熊永和成了“名人”。2014年,被评为“广东好人”的他,事迹经《羊城晚报》独家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家人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广东省爱心父母等等,最令人羡慕的还是2016年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他的家庭成功当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荣誉接踵而来,生活变得忙碌,可熊永和的善心却从未改变。如今的他,还资助了7个学生,其中6个是大学生,一个是中学生,每年要拿出的学费在4万元左右。单靠熊永和一个人的退休金已远远不够了,还好,他曾经资助过的孩子们毕业了,他们愿意和“熊爸爸”一起,帮助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圆梦。
“有的孩子愿意一年给7000-10000元,有三个孩子说愿意每年给5000元。”说起这些,熊永和声音有些哽咽了,这些年来,孩子们一直牵挂着他,时不时给他写信和寄钱。他把孩子们的一封封来信收得整整齐齐,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可孩子们寄来的钱,他却分文未动,而是存在专门开设的银行账户里,“这是孩子们的心意,我要把这份心意继续传递下去。”熊永和说,现在自己什么也不缺,就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猴王”刘清伟孤岛保护猕猴28年
现在希望能为上岛的学生、热心人士等多准备点资料、项目,让他们能学多点东西。 ——刘清伟
1989年,一位22岁意气风发的青年从部队转业时,毅然奔赴南中国海上的一座小岛——担杆岛,成为岛上猕猴保护站保育队的一员。28年过去,“孤岛猴王”刘清伟的事迹令无数人动容。当记者近日再次采访这位“猴王”时,他脱口而出的心愿还是离不开他保护了一辈子的猕猴。
刘清伟至今仍记得,初次上岛时,岛上还没通船,只能靠部队的登陆艇,需要8个小时;保护区所在的担杆中、担杆尾,一户人家都没有,猴子也很少见。一晃20多年过去了,岛上猴子的数量从不到300只猛增到1300多只,刘清伟对它们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由于常年在海岛生活,刘清伟患上了严重的痛风。单位曾把他换岗到珠海的红树林保护区去,方便他看病。可刘清伟去了没几个月就跑回来了。“一到天黑就想猴子,眼泪啪啪啪地掉下来,心里装的都是岛上的东西,我真的离不开这里!”
现在,每周都有两班船上岛,外人的踏足让“孤岛”变得热闹起来。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刘清伟就利用下班时间,将自己的经历和野外知识讲给游客听。
2013年,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的资助,让刘清伟开办亲子教育基地的想法得以实现。他把全部钱都投进基地建设:重新装修了一个废弃小学的课室;买了床,一次能容纳20个学生住宿……
保护猕猴的事业渐渐有所起色,不过在刘清伟心中,儿子的病仍是一根拔不掉的刺。1991年,刘清伟还不满四个月的儿子聪聪被妻子带来担杆岛上过春节。谁知天气反常,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岛上缺医少药,在恶劣的天气下,又没有船愿意往岛外开,直到十多天后,才终于搭上一班去珠海市区的船,但为时已晚,儿子由此得了脑瘫,只能在家由妻子照顾。
刘清伟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2014年年初,一位著名中医深受感动,主动提出为聪聪进行康复治疗,还向刘清伟夫妇传授了针灸技术。
“针灸的效果很明显,原来他的脚没力气着地,现在能走路了,还能绕着门口走两三圈。”谈到儿子的进步,刘清伟抑制不住喜悦之情。
“猴王”刘清伟有一个新年愿望,这个愿望还是和猕猴有关。刘清伟介绍,距离担杆岛海面1公里处有个二洲岛,岛上也有猕猴,是担杆猕猴保护区的一部分,但因为没有桥,每次过去都要搭渔民的顺风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修座桥到二洲岛去。”按刘清伟的构想,岛上可以种些果树,增加猴子的食量;还可以开发旅游。(羊城晚报记者 符 畅)
“坚强妈妈”刘琼英 背子上学一背7年
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女儿有了电动轮椅也很开心。还是希望找到缓解孩子病情的良方。 ——刘琼英
2月8日,广东省内不少学校开学,惠东县白花镇长联村的刘琼英送儿子去了学校,回家后又开始做起了家务。听来这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生活日常,不过对于刘琼英来说,送儿子上学校的路并不轻松——儿子因身患重疾行动不便,走路、上下楼都需要背着,背儿子上学,刘琼英坚持了7年,在当地,她被称为“坚强妈妈”。
发现儿子远炀身体的异样是在他一岁半的时候,“跌倒在地上,没人帮忙就爬不起来,后来上幼儿园牵着手还能走得比较远,上一年级时扶着他走十多米就要停下来休息,到二年级时就完全不能走路了”。
带远炀到医院求医,医生说这是缺钙造成的;服用钙片半年后,儿子的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恶化,自2012年起,儿子已经连站都站不起来。后来,女儿杏沂降生,双腿无力,连翻身都困难,这时夫妻俩带着儿女到广州求医,才知道两个孩子都患有罕见疾病脊肌萎缩症,这种病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现代医学难以医治。
每每说起儿女的病,刘琼英的眼泪就止不住,她说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孩子的病情仍未见起色。
但是孩子在长大,到了求学年龄,学一定要上。远炀无法行走,刘琼英背着他上学,从小学到初中,这段上学路已经走了7年。刘琼英每天早上坐摩托车送孩子到学校,背上教学楼二楼,中午接送孩子放学回家吃饭,晚间放学再接孩子回家。
从媒体开始广泛报道刘琼英背着孩子上学的故事到现在,两个孩子的病情并没有任何起色,远炀的病情反而在慢慢加重。但是,也有让她感动的地方。
2016年,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资助了刘琼英一家三万元,除了生活开支,刘琼英支出了一笔钱给女儿杏沂买了一台电动轮椅,现在,生性外向的杏沂每天都能坐着轮椅到家周围逛逛,结识了不少小伙伴。远炀15岁了,他曾经在采访中说,他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后要好好学习回报妈妈。
至于未来,刘琼英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有很多爱心捐款和爱心人士的照顾,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不少,但是她仍旧希望能够找到良方,让远炀和杏沂的病情缓解、好转。(羊城晚报记者 化麦子)
“生命之舟”梁顺友 5年内5救落水者
再卖两三年香蕉,我们就回老家去了,但是,遇到落水的,我还是要救。 ——梁顺友
“再卖两三年香蕉,我们就回老家去了,但是遇到有人落水,我还是会去救。”曾经在5年内5救落水者的梁顺友在接受记者回访时这样说道。春节刚过,他说他的新年愿望是,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梁顺友是中山市民众镇新建村新华三队人,十几年前,他花万余元买了一艘小木船,从此常年停靠在广州珠岛花园正门对面的江边卖香蕉,他和妻子就住在船上。除了卖香蕉,梁顺友还在江上打捞塑料瓶来卖,补贴家用。常在河上行船,不时会遇到落水的人,每每遇到,水性不错的梁顺友都会下水救人。
2010年2月,他在石井河边救起一个不慎落水的小孩;2011年4月,他在珠岛花园门口江边拉起一个意欲放生而不慎落水的妇女;同年7月,他经过荔湾涌,救起一个意外落水的大胖子……截至目前,梁顺友能记得的获救者就有5人。
2013年,广州武警郑益龙、广州军区士兵邱兴和两位人民子弟兵先后因跳江救人而牺牲。作为有着同样义举的市民代表,梁顺友被邀请参加郑益龙烈士的葬礼。梁顺友向相关部门建议:“珠江水面离岸上路面有好几米,我几次救人都很难上岸。建议在珠江边,每隔100米就设置一个梯子,方便救人者上岸。”
当年5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珠江两岸救生设施设置方案》,东至琶洲大桥、西至珠江隧道、南至鹤洞大桥,总长29.4公里的珠江堤岸,双侧每百米设置1套救生设施,包括救生爬梯、救生圈、救生绳和警示标志等。在提出建议两个月后,梁顺友就在江边看到了新设的救生设施。
虽然事迹被媒体报道了一番,但梁顺友的生活依旧平静。此后他未再遇到有人落水。“现在珠江两边的救生设施多了起来,有人落水容易获救。”他告诉记者。
年过半百的梁顺友开始思乡。“再卖两三年香蕉,我们就回老家了。”梁顺友说,“但是遇到落水的,我还是要救。”记者问他,不怕现在体力跟不上了吗?他笑笑回:“不怕不怕,我救人有技巧的,抓住他后衣领就不会被他死死抱住,那样救人容易点。”(羊城晚报记者 付 怡)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