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5 14:2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1-05 17版 | 查看:581次
贺 骏
每个重大节日都是各电视台综艺晚会比拼的竞技场,为了拉收视,“明星牌”是最常用的手段。似乎谁请来的明星数量多、明星腕儿大,谁就会有更高的收视率。但在这种趋势下,一方面,晚会的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数十台晚会看下来,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往往不多。
衡量一台晚会成功与否,是否有观众喜爱的明星参加,固然是重要考量标准,但却绝对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立意高下、编排是否独具匠心、能否带给人思考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或许才能真正体现一台晚会水平的高低。如果以明星出席的数量作为晚会创作的唯一追求目标,甚至不惜竞相出高价招募明星的加盟,而忽视了对节目文化内涵的设计和研磨,多少有本末倒置之嫌,也忽略了一台文化节目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今天,电视圈有一个关键词是“IP”,那么,在言必谈IP的当下,晚会的IP价值何在?我想,如果一台晚会的主要精力聚焦于在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挖掘、遴选、进行艺术再创作,并用各种创新创意手段展现出来,这台晚会才能够成为IP,才具备可以反复观看、多维传播的价值。
值得欣慰的是,在以日前央视播出的《飞龙醒狮耀中华》为代表的一批晚会上,观众们没有看到更多的明星,而是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腾,看到了舞龙舞狮的精英团队和博大精深的书法、绘画及戏曲,看到了艺术创作的初心。
拼凑一台晚会不难,创作一台晚会则需要走心。正如此前《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等节目能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杀出重围一样,“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只有真正凸显厚重文化与人文情怀的创作,才能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彰显其价值所在。
弘扬“软实力”,需要“硬节目”。期待电视屏幕上,靠明星撑场的节目少一点,靠文化取胜的节目再多一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