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问政于民”暖人心(图)

发布时间:2009-03-25 17:04 | 来源:中国网 2009-03-01 | 查看:1204次

温总理与网民“零距离”,民意直通中南海。

  刘力

  2009年2月28日,是中国互联网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下午2时许,温家宝总理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走进访谈直播间,亲自上网,与海内外网民在线交流,回答网民提问。“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用心谈话……”。一段简短而又充满真情的开场白,拉近了对话者的距离。(2月28日新华网)

  一位67岁的老人,2个小时与海内外亿万网友在线交流,100多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万余条手机短信提问,温总理与网民“零距离”,民意直通中南海。温总理兴致勃勃地回答了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到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从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到全民读书、官员财产公开,话民生,谈贫富差距,论金融危机,总理的回答实心实意,给全国人民以信心和希望,勇气和力量,传递出“中国信心”和“中国形象”。这是一次问政于民的交流,这是一次问计于民的沟通。

  温总理问政于民。从大的方面说,决策和政策问题是党和国家或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当前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点。从小的方面上讲,总理与网民真诚沟通是对公众权利的尊重,是对人民智慧成果的珍视。

  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在充分听取群众之计。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最能了解基层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也是群众。2月12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3位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做客,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让人民当家作主,诠释出温总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现实中,我们一些地方和一些具体部门与“两问”要求还“相距甚远”。诸如“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仍是一些地方和一些具体部门决策中的“习惯做法”,个别领导干部仍用狭隘的眼光判断事物,指挥行政,以致单凭个人好恶、情绪意志“拍胸脯、拍脑袋、拍屁股”的决策现象屡见不鲜,决策失误教训极其深刻。要让人民拥护,要让人民高兴,要让人民满意,要让人民答应,要让人民支持,要让人民赞成,就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执政方向建立在倾听群众意见基础之上,把群众意愿作为决策的根本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才能感受最真实的民生,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人民性。让人民当家作主,才不会陷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

  网络是一个开放而广阔的平台,如今,互联网正在成为各级政府听取民意、顺畅民意、汇聚民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网络民意也逐渐成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人民是信心的力量源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温总理说,只有信心,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新希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路透社报道,“在一场与网民罕见的在线交流中,温家宝总理说,'政府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只有有信心才会有新的希望,最主要是要让经济增长,让人们有工作可做。”

  乘风破浪“会”有时,信心三月正扬帆。两会召开在即,如果各级领导们都能像温总理一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善于倾听民声,能够和百姓同甘共苦,为人民的利益,尽一切努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就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左浩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