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6 19:0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2-14 16版 | 查看:7033次
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公司工会主席赵奋魁爱心助学、扶危济困
本报记者 马 晨
赵奋魁(上)帮助职工修房子。 资料图片
“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感受到奉献的快乐。”面对记者采访,赵奋魁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幸福。
赵奋魁,2006年毕业于邯郸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今年33岁的他,从一名贫苦上进的农家子弟,到辛勤耕耘的支教老师,再到一名时刻牵挂困难职工的企业员工,不变的是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在赵奋魁看来,“社会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是我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每当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苦痛和获得帮助后的快乐,就愈发的想要帮助和我有相同命运的人”。
“在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没少帮我。”想到中学和大学时期,赵奋魁颇为感慨,“如今我有能力帮助这些孩子,就不能放着他们不管。”怀揣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在得知国家鼓励大学生去贫困山区支教的消息后,即将毕业的赵奋魁放弃了两份安稳的工作,响应国家“三支一扶”计划,来到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峪里村的小学支教。
“很苦,但很值得。”谈到支教的两年时光,赵奋魁用了这几个字来作总结。“遇到很多困难,但更多的是开心。”赵奋魁教了两年小学六年级,第一年24个学生,第二年15个。后来这些学生有22个考上大学或者中专学校。“对比村里从前这可是创纪录的事,很骄傲,感觉自己改变了这些学生的命运。”
“当时最怕的就是听到学生说‘老师我不能来上学了’‘老师我不能再听您讲课了’,对于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无奈我感同身受。”2006年,来到太行山区后,赵奋魁坚持从每月仅有600元的工资中拿出200元来资助读不起书的几名贫困生。赵奋魁支教两年里,他带的班考试成绩由全乡倒数第二升至全乡第一、全县第二,2008年升学考试成绩更是摘得全县桂冠,全班学生全部升入重点中学。
靠着这种对山村孩子朴素的爱和不怕吃苦的韧劲,2008年赵奋魁获评国家人社部全国优秀“三支一扶”志愿者,并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会议上发言,为自己的支教事业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2008年,支教期满后,赵奋魁供职于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公司。但他并未因此停下无私奉献的脚步。
收玉米、打栗子、摘核桃,盖房子、做家教、量血压……在矿区,总能看到赵奋魁忙碌的身影。赵奋魁也给同事们留下了“有困难,找小赵”的印象。
“开始比较惶恐,但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帮到大家。”在担任工会主席后,赵奋魁说,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全区每名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和困难原因,并主动帮他们申请补助。每到周末,他都会到困难职工的家里看看。
工作的同时赵奋魁坚持资助贫困学生。但独木难成林。“我教过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勤工俭学资助了两名贫困生,这给我很大启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想要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就要发动更多的人。”2009年,赵奋魁发起成立了燕赵圆梦助学协会,并把“伸爱心帮扶之手,助贫困学生圆梦”作为协会的根本宗旨,帮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
“刚开始运作时,遇到很多困难。但做好事、助上学的想法大家都有,慢慢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经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定下了协会的章程,也走上了正轨。”赵奋魁说,从开始的一个人到现在已经有来自各地的2660名爱心人士加入,先后开展爱心活动6880次,帮助贫困生5000余人,累计筹集爱心助学金60多万元,捐助的600多名特困生先后考上了大学。
“每个月都固定拿出500元资助贫困学生。”赵奋魁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工资不多,孩子上幼儿园每月要交1000多,每个月要还将近2000的房贷,还有当时买房时同事帮忙凑的钱,加上日常生活费,也剩不下什么了。”从2006年到现在,赵奋魁本人累计捐款12万多元。
“‘三支一扶’计划给了我支教的机会,真正到基层去,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赵奋魁说,支教的两年经历也改变着他的观念,“扶危济困和助学圆梦是我的愿望,我要做的还很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