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5 17:50 | 来源:央视网 2017-01-11 | 查看:651次
松原
这两年,“唱衰东北”成了流行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话题就会在舆论场热闹一阵,不过,说来说去都是“思想僵化”、“官僚主义”、“国企病缠身”、““市场经济发育不全”等老一套。
这些文章,标题多“标新立异”、语言犀利直接,故事“精彩纷呈”,大部分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并常常获得不少叫好声。
有“黑”的,也有赞的。不过,与“唱衰东北”的嬉笑怒骂不同,“唱好东北”者多是一副正义凛然的表情,居高临下,义正词严。
当然,双方都会找到“有说服力的案例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看到,类似的争论常沦为鸡同鸭讲的闹剧,一方为了批判而批判,另一方为了反驳而反驳,无益于东北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解决。
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近年东北经济增长幅度放缓是客观事实,官僚主义、经济体制僵化、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等问题比较普遍,对于这些缺陷、不足,要面对,要正视,不能讳疾忌医。
另一方面,今天东北经济的问题更多表现为资源型工业区转型的阵痛,其背后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涵盖地理因素、产业结构、周边环境、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问题,绝不是“体制”二字所能全部概括的,更不能用所谓的“休克疗法”实现“一劳永逸”的目标。
如果将视野进一步拓展,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遭遇过东北经济今天的问题,有些地区至今未能走出低谷。比较著名的案例有德国鲁尔区、英国曼彻斯坦和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和底特律等。
以鲁尔区为例,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重工业区在上世纪中业后逐渐衰退,经济萎靡、城市衰落、人才流失等问题集中爆发。从1960年代开始,鲁尔区开始转型尝试,期间,经历去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再工业化等政策的反复与曲折,最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才基本走上正轨。
今天,即使被公认为重工业区转型成功的范例,鲁尔区目前各项经济指标也算不上乐观。譬如,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与德国平均水平相当,失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始终向外流动,城市人口减少的趋势依旧。
可以说,老工业区的调整改造是一个长期性世界性的难题,不能因为一时经济的波动妄下判断。况且,东北目前面临的处境远比上述地区复杂和艰难。
东北经济的振兴不会因为唱衰而止步不前,同样,一味的唱好也无助于东北当下经济问题的彻底解决。因此,与其就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打嘴仗,不如沉下心来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多为振兴东北贡献一些好思路好办法,尽快帮助东北实现经济的华丽转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