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2 11:17 | 来源:重庆晨报 2016-1-19 04版 | 查看:1240次
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不是只把扶贫款发下去就完了,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自己站起来
15日,潼南上和镇青龙村,种菜女状元陈春兰(骑摩托车者)和乡亲们一起商量整理山上的菜地。 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总编台长看扶贫
潼南行
1月17日,星期天,腊八节,重庆难得见到了太阳。潼南区上和镇青龙村的陈祥生给同村的陈春兰打了个电话,问她的山地蔬菜基地有活干没,如果没活,他就要去自己承包的地里松土,为3月份种西瓜、南瓜做准备。
戒烟
陈祥生,今年52岁。上世纪90年代,为了给家里在上学的3个女儿赚学费,他四处打工。
工余,陈祥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抽烟,几毛一包的香烟,一天能抽上两包。“烟瘾是有点大,但那个时候压力大,一想到女儿读书要用钱,老婆看病要用钱,都愁得很。”陈祥生1月15日上午说这话时,还不时看了看右手食指,“以前这里都是黄的,烟熏的,现在全变成了茧巴。”
用烟浇愁,愁更愁。烟一根根烧尽,家里要靠借钱才能度日的日子还是来了。陈祥生只得听老婆话,把烟戒了。他把账算得很清楚,“一天能省下一块钱,一个月也有三十块钱了。”然而,戒烟并没有让生活改善多少,一年下来,兜里还是没钱。
陈祥生有严重风湿,没几年就回到青龙村,靠种地过日子。偶尔有人喊做活,他就去,没活就在家待着,日子越来越难过。
回娘家
陈春兰是青农村人,后来嫁到合川。1995年至2010年,她在广州打工,做皮鞋、做衣服,一个月好几千的工资。
2010年春节,陈春兰回娘家过年。她约上儿时的伙伴,跑到山上挖野菜,以前满山青菜的山坡,早已撂荒,长满杂草。
看到满山的荒地,陈春兰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包点地,她自己来种,“我好几个朋友都在外面包地种菜,我打电话问了他们,觉得这条路还可行,我就干了。”
那天晚上,陈春兰一个电话打到村支书刘序和那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这个电话让刘序和激动了一番。2010年,正值潼南扶贫开发第二阶段扫尾时期。虽说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有经济收入,但面对数千亩被撂荒的土地,以及村里43户共168人的贫困户,刘序和觉得陈春兰无意中指出了一条脱贫之路——“产业脱贫”。
趁着春节不少村民还在家,第二天,刘序和就与涉及到土地流转的村民商量,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上百亩荒地。
“第三天,我们就开始量地了。”陈春兰说,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她,看到村支书这样支持,也安心了。因为,陈春兰的朋友给她说过,如果村里的带头人不支持,基本上是干不起来。
几天的时间,陈春兰就成了“拥有”上百亩地的“地主婆”。她也退了回广州的车票,安心在娘家住了下来。
夫妻开荒
上百亩的荒山地满山的杂草,高的有1米多,陈春兰心里还是有些发麻。但话已经说出来了,合同也签了,流转费也出了,她无路可退。知道话说大了的陈春兰,谢绝了亲朋的邀约,和丈夫用竹子和茅草在青龙村4社的山坡上搭起两间房。
上山的路,全是以前村民们踩出来的山路,连摩托车都开不了。陈春兰和丈夫只得肩挑背扛从山下买回生活必需品后,开始和满山的杂草“作战”。
一个多月下来,陈春兰的百亩荒山全部开垦完。她从朋友那里学来技术,开始种植西瓜和南瓜。
教技术
种西瓜和南瓜,陈春兰倒没费什么劲,但看着挂果的西瓜和南瓜,她有些发愁了,“山路走人都费劲,西瓜和南瓜怎么运出去?”于是,除了种瓜外,陈春兰和丈夫一有空就修路。第一年,陈春兰流转的上百亩地就见到效益。
第二年,陈春兰果断再流转一百亩地,但两个人明显不够。她当时就知道陈祥生老婆身体不好,家里三个女儿也都在上学,生活很困难。陈春兰就找到陈祥生,“我说让他们夫妻俩帮我干活,一人一天给50块钱,干不干?”陈祥生立马答应。
原以为一直种着庄稼的陈祥生夫妻俩种西瓜、南瓜也不在话下,但从栽苗开始,他就错误百出。“他们种的时候不分弱苗和壮苗,拿到什么苗就种什么苗。但如果弱苗和壮苗种在一起,壮苗会快速吸引养分,弱苗就容易死掉。”陈春兰说,除了栽苗,铺膜也让她费了不少劲。
从没给苗铺过膜的陈祥生把原本可以铺一米的膜,“只拉出来80、90厘米,覆盖的面积小了,保湿和保温以及除草作用就减少了,很容易死苗。”陈春兰一次次示范给陈祥生看。
等到西瓜、南瓜该采摘时,陈春兰提前给陈祥生打了“预防针”,进行了技术培训。“比如说西瓜,如果运到陕西,就要摘7成熟的,运到主城摘8成熟,如果就在潼南卖,可以是9成熟。”怎样的西瓜算几成熟,陈春兰也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陈祥生。
“一般来说西瓜‘屁股’大,加上皮上还有一层雾,就是不成熟。而如果西瓜皮颜色深,那就在8成熟左右。”陈祥生说,几年下来,他一看西瓜,就知道是几成熟了。
当“农场主”
经过几年的发展,陈春兰流转的土地已经由当初的一百亩,发展到现如今的3400亩,成立了潼南区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并成功创建成为重庆市三八绿色基地,2015年年产值达千万元。
村里十几户贫困户不仅通过流转拿到了租金,每天50-100元的收入,也使得像陈祥生一样的贫困户们年收入达到两三万元。
75岁的陈祥玉,每月能挣到2000元左右,53岁的赵中菊每月能挣到近3000元,几年下来,陈祥玉和赵中菊都住进了新房。
陈祥生则自己当起了“农场主”。原来,在陈春兰的基地学到技术的他,在2014年9月,自己承包了一百亩地,种上了西瓜南瓜。赵中菊有些羡慕的说:“2015年,听说他都挣了七八万,比他三个女儿挣得都多。”
赵中菊打算把修房子的债还完了,也考虑包点地,“现在镇里把山地蔬菜基地路修好了,条件比陈春兰才开始做的时候好多了,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有活做,有奔头了。”
扶贫还得扶志
在潼南区,像陈祥生这样,从贫困户到打工者,再到“农场主”的人还有不少。青龙镇党委书记郑果15日中午感叹的说:“贫困户躺在贫困簿上睡大觉,要求享受这样那样的扶贫政策,如果自己没有脱贫致富的志气,我们扶贫攻坚工作开展起来是比较难的。”
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说:“扶贫还得扶志,不是只把扶贫款发下去就完了,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自己站起来。”
为此,潼南区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帮助贫困户树立生活的信心。辛国荣继续介绍:“比如我们针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教育扶贫、贷款贴息、收购价格上浮、小额信贷,用这些措施,鼓励贫困户自己向自己‘输血’,把他们的主动性调起来了,才能做到不反弹。”
本报记者 熊远树 罗薛梅
记者手记 扶贫斗硬 区县压力大
“我们不间断的较真督查,搞得区县很紧张、压力大。”1月14日上午,重庆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戈新通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时说。
当天上午,重庆市委宣传部召开“总编台长看扶贫”潼南行的新闻通气会。刘戈新开场白则是,“我的讲话材料,大家都已经有了,我都不对着讲。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我就说一些重点。”
他的讲话材料A4纸满满当当的有10页,数字有108处,涉及时间年份、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区县、资金、措施办法、报道篇目等等。不过,57岁的刘戈新脱稿时,对这些数字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刘戈新讲述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十个主要表现之第7个“督查问责超常规”时,语气坚定:
“我们有6个督查暗访小组,是电脑随机抽取、密封名单的,出发前半小时才打开,到区县都是自己解决食宿。他们到达后,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随机抽查,对贫困群众灵活提问,了解包帮联系人入户情况、扶贫政策宣讲情况、扶贫措施落实情况。”“我们这个督查是不间断的,是较真斗硬的。搞得区县很紧张,领导打电话给我们说‘压力大’。”
重庆“把督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效果很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与表扬。
目前,通过强力督查,全市共发现工作目标不够聚焦、对“插花”贫困问题不够重视等6个方面共性,梳理出200多条个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建立整改台账,一项一项督促整改。对问题较多、工作效果较差、工作落实不力的区县,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分别进行“约谈”,当面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本报记者 熊远树 罗薛梅
扶贫攻坚进行时
以前拿来喂猪的萝卜
让贫困户收入翻200倍
本报讯 (记者
杨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后,以前拿来喂猪的萝卜,变成致富宝贝,让綦江四个贫困村集体摘帽,有村民的家庭年收入从过去的1000余元跃升到现在的20万元。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我市2015年新增地理标志8件,目前,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95件,总量全国排名第四,直辖市第一。
去年以来,重庆工商部门实施“商标富农”、“发展兴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电商助农”、“红盾护农”等六大行动,助推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
其中綦江的赶水萝卜就是“商标富农”的受益者。如今,赶水萝卜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1.32亿元,赶水镇双龙村、官田村,隆盛镇振兴村,郭扶镇龙泉村等4个贫困村因此摘掉贫困帽子。
在1月6日召开的第五届“赶水草蔸萝卜”采购节上,石房村一组村民周祥厚种植的萝卜,重达19.6斤,当选萝卜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