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毒地”公益诉讼宣判:环保组织败诉承担189万受理费(3图)

发布时间:2017-01-29 22:21 | 来源:澎湃新闻 2017-01-25 16:44 | 查看:640次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航拍常州外国语学校及其周边情况。视觉中国 图

2017年1月25日上午,“常州毒地”公益诉讼案宣判,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两个环保公益组织“自然之友”(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中国绿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败诉,并承担189.18万元的案件受理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自然之友获悉这一消息。

澎湃新闻获得的判决书显示,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涉案地块的环境污染修复工作已经由常州市新北区政府组织开展,环境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两原告(自然之友、中国绿发会)的诉讼目的已在逐步实现。因此,“对两原告提出的判令三被告消除危险或赔偿环境修复费用、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两原告主张由三被告承担律师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本院亦不予支持。”

2016年5月16日,自然之友、中国绿发会起诉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案被正式立案。

起诉书称,三被告原厂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通江中路与辽河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常隆地块”)。三被告在生产经营及对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严重污染了“常隆地块”及周边环境后撤离,但却未对其进行修复处理。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搬入与“常隆地块”经一条马路之隔的新校区,随后,多名学生身体不适,血液指标异常。

据澎湃新闻2016年1月13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向澎湃新闻反映:2015年12月开始,多名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咳嗽、流鼻血、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可能与学校附近正在进行土壤修复施工的“毒地”有关——该地块的前身是2010年整体搬迁的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此事件当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2016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督导组、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调查组、国家卫计委和江苏省卫计委医疗卫生专家组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指出“常隆地块”前期修复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如:未建设密闭大棚及配套废气收集设备,日常监管不到位,学校未经竣工环保验收违规投入使用等。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 自然之友供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