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9 21:5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09日 02 版 | 查看:913次
家风让不良政风消失在萌芽状态,政风让不良家风湮灭在酝酿阶段;良好家风促使从政者迷途知返,清明政风遏制不良家风的产生。
近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家风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当代人家风建设,展开了多维度观察与深入探讨。
当代人弘扬的家风是什么
无需讳言,由于“文革”等历史因素,传统文化在几代国人心中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疾步跨入现代化社会,当代人家族意识日渐有所消减;因此难免有人质疑,今天大谈家风是否合时宜?
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叶文梓院长表示,家庭是人类实现自我繁衍而形成的社会细胞,家不仅是生命降生的地方,也是伴随生命成长的地方。如果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种子,家庭就是我们今生的土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传承形式发生何等变化,家风家训家书家规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成为一个家庭的精神积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陈建翔教授则指出,家风即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有其特色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
的确,时下既有少数富二代只图享乐不思进取,亦有无数寒门学子发愤图强……不同的家教家风必然影响一代人的成长之路。
那么,当代人应该回归与弘扬的家风是什么样的呢?广东惠州学院历史系教授成晓军认为,回归与弘扬良好家风,即一个人从小开始通过无字之书、有字之书,逐渐感悟亲情、乡情、友情、民族情、国家情的传承;领悟爱故土、爱家园、爱民族、爱国家的大义;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更是中华良好家风绵延不断的动因所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没有能离开社会的家,也不存在没有家庭的社会,家风与政风、世风的关系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陈建翔教授通过“文化基因论”“家庭基点论”的视角观察,进而认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有既定的历史结构与传承逻辑,这就是文化基因。寻找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是向历史上的先贤致敬,还要把历史连接起来,让文化基因不断薪火相传。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的一系列论述,在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把家庭、家教、家风问题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相联系,从而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
来自明德书院的顼同保先生表示,尽管新时代的家庭模式与传统相去甚远,但我们今天所推崇坚守的家风,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精神瑰宝,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积淀,为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反腐、纠风、扭转社会风气不无裨益,更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指出,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中夫妻联手、父子共谋、兄弟姊妹借势敛财等突出情形,把家风和政风的关系问题严肃地提到了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因此,必须要对家庭成员约法三章:不施压、不说情、不插手。同时也对从政者约法三章:不为家属谋利、不理家属说情、不准家属干政。实现家风和政风良性互动重在一以贯之,从政者与家属要相互观察、相互提醒、相互监督,防微杜渐,杜绝不良家风、政风的萌芽滋长。
家风建设与中国梦
家风建设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国家强大的“软实力”。那么,如何实现家风建设与世风、政风的良性互动呢?
中央党校党史部沈传亮教授在提出加强家风建设的具体建议时强调,要特别注重传承老一辈革命家注重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带头培育良好家风,领导干部应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
周文彰先生分析指出,家风建设与世风、政风的良性互动所要实现的目标状态是:其一、家风和政风互相滋养。家风为政风提供道德基础,政风为家风增添政治内涵;家风为政风提供亲情动力,政风为家风增添社会压力。其二、家风与政风相互校正。家风让不良政风消失在萌芽状态,政风让不良家风湮灭在酝酿阶段;良好家风促使从政者迷途知返,清明政风遏制不良家风的产生。
与会学者对有幸生长在当今时代的年轻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寄予深切期望: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新人类”,当他们出生的脐带里,清洗掉了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的脓血,涤荡了犬儒文化、娱乐至死的斑块……当他们不再为一夜暴富的神话而癫狂的时候,必将开始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觉把家风文化的“根”和“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密切对接。
史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