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2 21:12 | 来源:京华时报 2016年12月02日 | 查看:530次
本报特约评论员沈彬
监管部门要想着怎么去完善法律,让善款得到监督,让爱心得到保障。微信方面也当对“打赏慈善”的管理有所作为。朋友圈慈善这种新生的柔软的力量,值得全社会去呵护、引导。
“罗尔事件”注定是一个互联网慈善的标志性案例。剧情翻转,剧情反翻转起底……“真相”一直在刷新。从互联网上对白血病女孩的无限关爱,到很多人对罗尔“食肉寝皮”;从前天深夜微信承认打赏系统有bug,宣布冻结相关打赏,到昨天罗尔宣布要建立白血病基金,再到昨天傍晚,微信快刀斩乱麻宣布把所有打赏退回,只不过过去了20多个小时。
罗一笑还是那个静静地躺在ICU病床上的小朋友,世界却改变了。
当感动和愤怒的两极慢慢消退,不妨冷静分析一下这起朋友圈慈善的大事件,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弥补制度漏洞,保障爱心不被滥用?
互联网汇聚万物,既放大人性中的善,也放大了人性中的自私。海量奔涌的爱心和金钱,会让受助者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随时更新的事件细节,也在改变捐款人的心态。
在9月份女儿被确诊白血病之前,罗尔的微信公号本是风轻云淡;之后,罗尔开始在网上讲述女儿病情,也得到不菲的“打赏”,至少他是有过纠结的,还曾一度关闭打赏,但之后,他还是不断写文章接受打赏。直到11月23日,罗一笑进入ICU,罗尔与某个P2P微信公号合作,并写出了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得到天量级的打赏,事件不可收拾。
罗尔并非大奸大恶者。作为患儿的家长,写些文章得到些打赏,原本是符合公序良俗的。问题在于,罗尔小看了互联网的力量,而微信打赏功能的bug,放大了他的阴暗之处;自媒体时代的极端表达,又把他的不当之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一者,他在行文中夸大了自己的困境,当他有三套房被揭露时(即使不方便变现),他注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二者,原本微信打赏功能设定了单日5万的金额上限,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超过上限之后,又于第二天凌晨重启打赏,触发系统bug,导致单日打赏达到200万以上。畸高的打赏,根本改变了事件的性质,也让罗尔的心态发生了扭曲。
无疑,爱心不该被嘲笑,沉默也不是智慧的同义语。当微信朋友圈这个巨型平台,把网友的爱心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上;当轻轻点击、随手转发和打赏就能达到小小的“自我实现”,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行善的形式。事件一再翻转,最后的结论,绝不该是“冷漠才是最理性的选择”,而是想着,如何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没能通过“罗尔事件”的考试。深圳市民政局明确表态“网友微信打赏”不是募捐行为,他们的监管似乎无能为力。但,“罗尔事件”显然超出了对普通文章打赏的范围,很多人打赏是基于对这个白血病患儿家庭的帮困。
面对“朋友圈慈善”这种新型慈善类型,监管部门不能用一句“这是个人求助,不是募捐”就把问题推开,而要想着怎么去完善法律,让善款得到监督,让爱心得到保障。微信方面也当对“打赏慈善”的管理有所作为。一句话,朋友圈慈善这种新生的柔软的力量,值得全社会去呵护、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对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