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博客支招报志愿 被称“高考第一博”

发布时间:2016-11-02 18:48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3-01-08 | 查看:1042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志愿专家》

  2013年1月8日

  解说: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草根博主,他的博客被称为高考第一博,专门为考生和家长解答关于高考的问题,访问量超过1500多万次,他就是网上知名的教育博主——晨雾。他提出的根据一志愿的落榜点科学填报二志愿的操作方法也已经被很多家长广泛采用,然而他并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企业高管,他最初开始关注高考是在2006年,他的儿子上高三以后。

  晨雾:孩子07年高考,我06年8月份建的高考,开始就是为自己的孩子,没想过为别人,发现博客跟其他高考的家长、以及专家在上面交流,通过这个方式我发现我学习得很快,我就要求自己,每往上头搜集一篇资料,我就在资料后面写一个晨雾点评,逼迫我必须思考,这样时间长了,我掌握的东西就多了,在07家长当中我就逐渐形式了人气。

  解说:那个时候晨雾的博客大约有几十万的粉丝,就在2007年晨雾的儿子顺利填报并考取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那时候晨雾博客是否就此关闭,也引起了下届考生家长的关注,看到众多家长在网上写下的极力挽留的话语,晨雾是想说再见口难开。

  晨雾:骑虎难下这个词也挺恰当的,比如讨论一个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说,这个问题晨雾是怎么怎么说的,他越这样,我越感觉到一种压力,所以我就更加慎重了。

  解说:如果说2007年晨雾的儿子刚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继续为下一届考生家长提供义务咨询还有逐渐淡出的想法,那么在2008年某大型网站将晨雾列为十大教育博客候选人,在众多粉丝的推举下,他的投票数发生了惊天大逆转,这让他真正意识到考生和家长对他的认可,这次经历让他真正下定决心开始为高三考生和家长提供义务咨询了。

  晨雾:候选人一共有二十个,我就是第二十名,我发了一篇文章出去,第二天我的名次一下进入到十名左右,很快的又过了几天,就进入到前五名,前五名基本上是李开复,徐小平这些人,最终的投票结果,我是在第二名,这件事情我就感觉到,如果我离开家长,我感到很对不住他们,虽然说我不认识他们,但是我的价值得到了一种认可,从这件事情之后我决定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

  解说:从那以后晨雾每年撰写或转发的博客数量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2007年,儿子高考那年,他写了502篇,到2010年就突破了一千篇,在2012年他一共写了1218篇,平均每天要撰写或点评三篇博文,博客的内容包括他对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分析,对高考政策的评议以及对各地考生和家长问题的解答,这几乎占用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

  记者:你现在每天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花费几个小时?

  晨雾:那看什么时候,比如现在相对能少一些,一般五六个小时总要有,如果到了每年的5月份的时候,一般可能要到两三点钟每天,要突击一下,我就那么做也回答不完那么多家长的问题,现在微博也发达了,有时候用手机也在回答家长的问题,一天到晚在回答。

  解说:晨雾和全国各地的家长沟通的方式仅限于博客和微博,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他才会和家长在线下接触,整个2012年他在线下和家长接触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位家长可能和神州发射的任务相关。

  晨雾:在微博上他说我特别着急,为孩子的志愿,因为下周我就要到九泉去执行任务了,我当时一下我就领会到,因为我以前学过飞行器制造工程,我对航天航空的工作非常了解,我就意识到这就是神州发射的里面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但孩子高考最重要的时候,他要离开孩子,他要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做贡献,所以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所有的问题我都会回答,就是神州发射成功之后,他说晨雾老师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你能不能给我你的地址,我想给你寄一个神州发射的首日封。

  解说:这位家长是幸运的,对于成千上万的家长来说,他们对晨雾表达感谢的方式只能通过留言或者通报孩子录取的喜讯,这样的文字在晨雾的博客上随处可见,家长对晨雾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在高考咨询中一块领域空白,那就是真正站在家长和考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他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晨雾: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方面在关注高考,从政府层面他们更关注的是社会稳定,高校关注高考最关心的招收优秀考生,中学帮助考生目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媒体关注的就是眼球效应,所有最缺乏的就是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上关注高考,所以有人管这个叫“晨雾现象”。

  解说:经过七年的时间,晨雾已经从一名家长锤炼成了一名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他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500多万次,他还是北京电台《教育面对面》节目连续五年必然会邀请的一位非官方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却没有想过借此牟利吗?

  晨雾:因为我有一份本职工作,生活过得去,没有特别特别强烈的这种追求。

  解说:晨雾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职业,就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和记者提醒了一位《百姓生活故事》曾经采访过的人物,广渠门中学的魏发团老师,他们两个人确实很像,都是在默默无闻地付出,不求回报,只不过一个是在现实中,一个是在网络上。

  晨雾:我记得有一个中学的体育老师,做了好几十年的,其实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的服务,他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他也是,他做这件事情想都没想过回报,以至于帮助他这么多年的人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在哪里工作,是偶然人家在那个学校看到过他,才让这个事情能够在咱们百姓生活栏目里出现,这就让咱们老百姓看到,我们社会上存在这么多的真善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