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31 21:34 | 来源:齐鲁晚报 2016年10月28日 | 查看:1478次
周荣江(左)、李维娜(右)主持齐鲁晚报社区文化节现场照片。 受访者供图
舞台上,诗朗诵《人民万岁》正在表演,当周荣江高呼“人民万岁”进行谢幕时,一位老人站了起来忘情鼓掌……这是齐鲁晚报首届社区文化节在牛旺庄社区演出时的一个场景。对于周荣江来说,这种场景在他的公益道路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本报记者 朱文龙
不忘初心的夫妻
周荣江今年64岁,爱人李维娜61岁。二人既能主持,又能演出,在张刚大篷车爱心艺术团里是赫赫有名的“夫妻档”。
记者见到周荣江夫妇时,老周正在准备下午的演出。“我要参与一个关于长征的演出,表演诗朗诵。”周荣江笑呵呵地说,声音充满了磁性和穿透力。
周荣江的声音很特殊,这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四十年前,周荣江凭借这一特殊嗓音,差点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周荣江在一边忙着整理东西,李维娜坐在沙发上看演出照片。昨天他们去吴家堡,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文艺演出,李维娜除了主持之外,还参演了一个旗袍秀。
周荣江和李维娜夫妇,在别人看来多才多艺,但是他们其中的辛劳,外人就不知道了。
就拿时间来说,周荣江和李维娜的活动安排近乎“变态”。李维娜习惯将活动的安排表记在日历上,记者看到整个十月份几乎被排满了。尤其是最后一个星期,天天有活动。老周说,今年他小外孙来,他都没有时间管。
这些演出全都是公益的,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军营和社区,夫妇俩没有任何费用报酬。
记者很纳闷,是什么支持着夫妻两人这么热衷于公益事业。李维娜用了现在一个很时髦的词:“不忘初心。”
周荣江和李维娜都是退休干部,但是他们的童年却很苦涩。就拿周荣江来说,他记得最难的时候,马路上的树叶子都吃不上。凌晨三点就得去捡杨树叶子,回到家里用水使劲泡,最后水都成了黄色。把树叶子捞出来攥干了水,撒上玉米面子之类的,再放到锅里蒸。
刚退休的周荣江和李维娜,虽有做公益的心,但是苦于途径不太广,直到四年前,他们遇上了全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亚珍。
在兵妈妈的劝说下,二人加入了张刚大篷车爱心艺术团。从此两人觉得“打开了新天地”,跟着大篷车和兵妈妈,他们两人赴军营,进社区,下农村,为数以万计的军人和居民带去了欢乐与笑声。
小白杨下的眼泪
对周荣江和李维娜来说,今年有两个大事,一个是齐鲁晚报的首届社区文化节,另一个是他们夫妻俩跟随兵妈妈赴新疆演出。
本报的首届社区文化节,共举办了十场,二人跟随了七场,负责社区文化节文艺演出部分的主持和演出工作。由于文艺演出是在室外举行,济南的夏天又闷热无比,对年过花甲的两人考验很大,但是夫妇俩谁也没有喊累。
李维娜说,在社区文化节中,她收获最大的就是感动;去新疆演出,她收获最多的便是泪水了。
今年夏天,周荣江、李维娜和其他张刚大篷车爱心艺术团的七名成员自费踏上了去新疆的列车。他们要去的是位于巴鲁克山下布尔干河畔无名高地上的一个哨所,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小白杨哨所。
李维娜说,他们一下车,便被士兵们感动了。这里是边关,虽说物质条件不差,但是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基本上官兵们都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生活,所以他们一看到齐亚珍、李维娜下车,便涌了上去,齐声喊“妈妈来了”。
周荣江还记得,当他演唱《小白杨》时,全体哨所的官兵都跟着唱,一曲终了,周荣江发现这些面对风雪折磨不低头的汉子们,眼角上都挂着泪珠。
有一位士兵,因为训练受伤没有去看演出。他一个人拖着伤腿,在空荡荡的宿舍里默默地听着外边传来的歌声。周荣江知道后,便专门找到了这位士兵,为他现场演唱了三首曲目。这位士兵听着歌声,低下了头暗暗抽泣。“可能他也是想念千里之外的家人了吧。”周荣江对记者说。
正是这些泪水,让夫妻俩的公益路走得格外坚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