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3 18:16 | 来源:辽沈晚报 2016-10-23 12版 | 查看:1137次
秋末冬初,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节,很多老年人又开始去医院或社区门诊做一件事——输液疏通血管。在老年人中一直流传着“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说法,医生也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人主动要求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专家指出,这一点儿用都没有,其效果还不如吃阿司匹林。专家表示,这种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去输液的方法不仅不能防病,反而增加很多风险。
误区一
输液能打通堵塞的血管
抱着定期输液信念的老年人们认为,定期输点儿活血药疏通疏通血管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打通。
真相
实际上把堵塞的血管打通,主要是指有些急性中风或心梗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者血管支架等,把那些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当然,这个时间窗也是严格限制的,通常只在数个小时之内是有效的,而整个过程都与输活血化瘀药没什么关系。即使有一些急性患者,医生可能会输些活血化瘀药,那通常也只作为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说明这些药能降低死亡或发病率。而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缺血坏死组织已经坏死,能够重建血运的组织已经有新的血管供血。这个时候活血化瘀输液对于各种组织血运改善就更没什么意义了。
误区二
输液能够缓解血稠
还有些人会提到因为血粘稠要求输液。
真相
这里的血液粘稠通常指血液黏度,主要由血球压积(每百毫升血球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现在认为血液黏度与中风或心梗等没有明确关系,不能拿血液黏度的结果来要求补液。
误区三
定期输液对血管长期有效
真相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会因为每年一两次输液而发生改变,即使输液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也代谢完了,也不会对损害的血管有长期效果。
盲目输液危害非常大
输液微粒可堵塞血管
危害一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示,静脉注射导致的不良反应占56.7%,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质过滤掉,然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一过程后血药浓度降低,进而降低了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静脉输液的药物不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更高,而且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药物口服后,在人体有一个吸收过程,发生不良反应时可以洗胃;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体内药物浓度瞬间达到最大值,不良反应当即发生而且凶险。
危害二 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
由于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um,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超过4um的微粒蓄积在心、肺、肾、肝脏、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肉芽肿等。而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
危害三 增加感染增大副作用
输液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输液污染等,可引起交叉感染,全世界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病人遭受院内感染,并有数万人因此丧命。
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
静脉输液感染包括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如穿刺部位或与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与输液管路有关的感染或污染。输液器具、输入的液体、输液部位的皮肤以及护士的手等被污染时均可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不是想输就给输
须考虑病情对症治疗
中国医师学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常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主任晁彦公解释,所谓的“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从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意义不大,很难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所使用药物的药效、用药时间等诸多问题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另外,血液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缓冲系统。
“老年人一般血脂浓度、血液黏滞度都比较高,即‘血稠’,由于担心血脂浓度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中也的确有老年人在就诊时希望通过输液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从而减少患血栓性疾病、血脂升高引起的斑块等的几率”,北京医院疼痛中心主任赵英解释,从医学角度来看,仍要讲究对症治疗,尤其是输液药物,更应针对病情考虑,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这种所谓的输液清洗血管的方法并不是《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公认的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只是民间说法,“门诊中也的确有老年人声称自己曾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主动要求输液,但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时也需对症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病人来说,也不是想输就能输的。”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张维君表示,相比之下,这种情况在基层及地方医院较多,但这种无症状的输液本身就是不合理输液的表现之一,至于有没有必要如此,张维君表示,目前并没有数据研究证明输液对于清洗血管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人们无需效仿。
与其无效输液不如每天一片阿司匹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指出,“对于脑梗塞的预防,我们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级预防即原来没有发生过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现在又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烟等危险因素,除了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外,男性50岁以上一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女性50岁以上隔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二级预防则有很多药物,比如氯吡格雷、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等,也可以口服血栓通、血栓片、丹参片。但我们并不主张定期去输液。”潘小平称,“中成药对预防脑梗塞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证据并不充分。而每年去输中成药注射液预防脑梗是绝对反对的。曾经有一位病人,一直输这些中成药的注射液,以为可以疏通血管,减少脑中风的复发几率,谁知道体检却查出来转氨酶高得吓人,肝功能严重受损。”
对于脑中风的预防,关键还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烟等危险因素,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来抗凝,而不是依靠输液。 综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