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难救援中,民间力量如何有效发力

发布时间:2016-10-22 12:0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10-19 04版 | 查看:673次

有的救援力量热情高涨却吃“闭门羹”,有的进了核心现场却在“打酱油”

  9月28日17时28分,受台风“鲇鱼”影响,浙江省遂昌县苏村发生山体滑坡,截至目前,遇难者加上失联人数一共有27人。灾难发生后,各路救援力量纷纷赶往苏村。但一些救援队伍未能进入现场,还有一些救援力量被质疑能力不足。苏村滑坡事故救援中暴露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反思。

  浙江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兰溪大队挂靠在团兰溪市委,1971年出生的王建华是该大队负责人。9月29日一早,该大队7名队员就带着装备达到苏村所在的北界镇镇政府。当时,已经有六七支救援队伍在等待被批准进入现场。

  “我们到镇里进行了登记,但没能进去,只能在外围待命。”王建华说,“我们想出一点力,但却失望而归。”

  到达现场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由于各路救灾力量纷纷赶到,从北界镇到苏村泥石流滑坡现场的一条并不宽敞的通村公路发生拥堵,相关单位随即拉起了警戒线,禁止救灾车辆通过,以给救灾工程车辆“让路”。遂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宜根也表示,考虑到当时救援道路比较狭窄,加上里面的情况也不明确,为了预防无序救援,才导致部分救援力量未能进入现场。

  李华元是浙江民安公益救援中心衢州支队长,在灾害发生当晚,他就带着队员赶到了现场。由于交通管制,自备车辆不能进入灾区,他们搭乘政府的车辆进入现场。进入现场之后,他发现,“来了很多民间救援队,当时的工作面也不大,人都挤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联动和配合,甚至一些救援人员发现有新的迹象时,还不希望别人过去作业,相互之间存在一些抵触”。

  浙江本地救援队公羊队队长徐立军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分地盘”,在以往的一些救灾中出现过重复搜索的现象,浪费救援资源。徐立军曾多次参加国外救援,他告诉记者:“一些有救灾经验的国家会带着很多警戒线进入现场,将现场分为A、B、C等区域,在A区域中再细分A1区域、A2区域,区域之间拉好警戒线,派小分队进去搜索,各管一摊,分工到位。”

  “不需要多少人进去,比如可以由部队和民间救援力量组成一个五六个人的小分队,在一个网格内进行搜索。无关的人员就在核心现场之外待命,如果需要轮换再进入现场。”徐立军认为,这样救灾就显得更有序、更专业。

  徐立军认为:“在类似的灾难救援现场,一定是政府主导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政府应该在救灾点外围,设立一个民间救援力量对接中心,方便民间组织在此报到,登记自己的救灾长项。政府根据需要进行匹配,让专业的民间救援力量先抵达现场,比如有生命探测仪的队伍。”

  徐立军当晚23时许带队达到苏村滑坡事故救援现场。他注意到,到达现场的民间救援力量中,很多人非常专业,也有一些人来“打酱油”的。他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识别民间救援力量的水平高低,让有能力者先上。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研究所所长钱洪伟认为,我国民间救援力量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还要加强民间救援力量自身的能力建设,以此逐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才能让民间组织有效地参与到救灾行动之中。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邹积亮提出:“在类似的救援中,由于灾区的核心现场作业面比较狭小,地方政府要根据灾情评估进行调度,相当于用‘分诊’的方式来调配民间力量,发挥各自的救灾特长。”

  据邹积亮透露,我国正着手制定相应救灾标准。“目前,我国的灾害救援现场指挥还没有一定的标准,有的国家已经形成标准化。国家的救援力量如何指挥,民间救援力量来了怎么办,如果进行分组,都在这个体系之中。无论哪里发生灾害,各种救援力量都能很快融入其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