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

发布时间:2008-11-03 08:00 | 来源:http://www.uname.cn/celeb/cele | 查看:6535次

  
戚继光(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山东登州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馀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
军事生涯与成就
戚继光在蓟州凡十六年,“一年三百六十天,多是横戈马上行”。他加固蓟镇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之精华。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戚景通,职为登州卫(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佥浙江都司,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水军‘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在胡宗宪的指挥下与兪大猷、刘显等人共抗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主力被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
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
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隆庆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
16年间为防备北方蒙古俺答汗的入侵,他整饬防务,加强战备,修筑御敌台,大规模修补增建万里长城,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
当重用他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死后即被弹劾免职,万历十一年(1583年)南调镇守广东。之后再被诬陷夺职。部下的将领胡守仁、王如龙、朱任、金科等人也受到革职或戍边的处分。
晚年贫病交迫,医药不备,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
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于蓬莱阁府前街东侧建戚继光祠堂,赐额“表功祠”。
著作
戚继光着有《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九卷、《将臣宝鉴》、《莅戎要略》、《武备新书》和诗文集《止止堂集》等。
武术成就
拳术发展历史
南少林

  参考
见《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 戚继光篇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