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陈小银:“带着婆婆改嫁”

发布时间:2008-10-21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7-07 | 查看:2081次

  陈小银,一位普通的山区妇女,九年如一日,悉心服侍一位烂脚公公和两位痴病婆婆,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贤之歌。

  宁愿不改嫁,也要带着苦命的婆婆,1997年12月,陈小银的丈夫匆匆地走了,给她留下一个年仅10岁的儿子和年逾七旬的痴呆婆婆马秀花。从此,一家里里外外的事全由陈小银这个弱女子承担,她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烧菜做饭,还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一口一口地喂。不少好心人见陈小银心地好,人又勤俭,就想帮她介绍对象。但是,因陈小银坚持要带痴呆的婆婆改嫁,一个个本想娶陈小银的男人都被吓跑了。但陈小银却态度坚决“我宁愿不嫁人,也不能抛下苦命的婆婆。”

  1998年3月底,同村未婚村民蒋龙水被陈小银的孝心深深震撼了。他摒弃种种世俗偏见,接受了陈小银这种特殊的条件,将她迎娶进门。当时,村里人都将这事当成笑料,笑蒋龙水窝囊。蒋龙水却说:“我正是冲着陈小银这样贤惠、心地好,才娶她的,和她们这样善良的一家人生活有什么不好。”从此以后,村里人对蒋龙水一家尊敬有加。婆婆喜欢吃的菜,每天跑10多公里的山路去买,陈小银宁愿自己挖野菜吃,甚至喝盐汤,也要省下好一点的菜给婆婆马秀花。婆婆喜欢吃蛋糊,她就专门养起六七只蛋鸡和蛋鸭,每天蒸蛋糊给婆婆吃;婆婆喜欢吃猪肉、萝卜、黄瓜、包菜,她就每天翻山越岭跑10多公里的山路,到棠溪镇上的菜市场上去买。

  神志不清的婆婆每天喜欢满村乱跑,甚至还跑到棠溪镇上去。陈小银一看婆婆要出门,不管有多忙,都会马上扔下手里的活儿去寻找,生怕婆婆年纪大了,走山路有个闪失。近几年来,婆婆的病情一天天严重,常常随处大小便。陈小银就每天坚持为婆婆的卧室打扫卫生,以确保清洁,衣服沾上恶臭的脏东西,她立刻拿出去洗;房间弄脏了,她仔细拖洗干净。每天早上都帮助婆婆穿好衣服,帮她洗脸、梳头,然后一口一口喂婆婆吃饭。晚上则帮婆婆解衣盖被,半夜里还常常要到婆婆的床前查看,生怕婆婆踢掉被子,受风着凉。

  像亲生女儿一样服侍现在的公婆,蒋龙水的父亲蒋北海早在20年前就得了烂脚病,天天得洗脚涂药。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多了起来,先后又得了胆结石、肾结石、小便排不出等毛病,躬身弯腰都比较困难,陈小银每天晚上配好药水,弯身为公公清洗,并小心翼翼涂上药膏。他的母亲葛小凤也年老多病,整天肚子痛,每天大便3至4次,还经常头晕,一旦头晕病发作,什么家务活都干不了,而且常常象得了梦游症的人那样到处乱跑。每当婆婆葛小凤喊肚子痛时,她都设法放下手中的活,为婆婆按摩肚子,减轻婆婆的痛苦。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几个工钱,除了给婆婆买菜,就全花在送公婆到东阳、磐安等邻近县市的医院看病上了。

  陈小银一人要服侍一个公公、两个婆婆,还要拉扯小孩,下地干农活,在家做来料加工,常常忙得通宵达旦都无暇休息。也正是这样拼命地干,她的眼睛因此常常布满血丝,有时还红肿着。长年累月地过度劳累,年仅45岁的陈小银,额头上已经布满了一道道皱纹。她精心照料婆婆和细心服侍现在的公公婆婆的事迹,在村民眼里就是自己子女最生动的学习楷模。该村原村委会主任蒋文友告诉笔者:“村里谁家儿子、儿媳对公婆不够体贴,邻居就会上门拿陈小银当例子进行教育。如今,全村150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儿子、儿媳都对自己的公婆非常孝敬。”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