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1 08:00 | 来源:人民网 2007年08月27日16:35 | 查看:3213次
二○○三年九月十二日下午,我在预防接种室上班。刚刚处理完一个犬伤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手指上包扎着白纱布。我一看,身材魁梧,精神饱满,好面熟呀。啊,我想起来啦,是军人徐松富。他不是在部队服兵役吗?媒体曾报道过他是一位热心助人的好军人。小徐说明来意后。原来他不小心被猫咬伤手指,鲜血淋漓,卫生院医生叫他来疾控中心接种逛犬疫苗。我麻利地为他消毒伤口,注射疫苗。
小徐是松阳人。在杭州某部当志愿兵,一干就是十三年。今年转业。小徐谈锋甚健。与我聊起了家常。我一听,被这段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啦。
事情得从98年长江那起特大水灾说起。哪一年,小徐所在部队接令,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江西九江,进行抢险救灾,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任务结束后,当地百姓热情好客,纷纷拿出特产花生、鸡蛋,来慰问亲人子弟兵。有一个小女孩,写了一张小纸条放在花生袋内,送给军人。这袋花生刚好被小徐收到。小徐打开一看,里面写着,想要一张解放军的照片。并说家乡房子、学校都被大水冲走,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陷入困境。百姓住在临时帐蓬内。小徐被这位小学生的不幸打动啦。准备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她。她叫吴佳,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家住在江西省九江市。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下有一个弟弟。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拮据,面临辍学。小徐是个热心肠之人,见到困难的人,动了恻隐之心。暗暗立下了一个心愿。小徐寄一张本人的照片给小吴佳,了却她的第一个心愿。互相通信联络,了解小吴佳的学习进展情况。那时小吴佳读小学三年级。小徐自觉地从工资里挤出资助她读书。随着年级的提高,学杂费也逐步上涨。由原来的每学期500元,升至700元。五年来,从未间断过,共捐给小吴佳7500元人民币及数量不等的文化生活用品。他自己却是省吃俭用,戒烟少酒。好事多磨。个人恋爱受到影响,有位姑娘经人介绍认识小徐,人很满意,但她听到小徐帮助小吴佳读书的事,就告吹啦。好在现在的爱人不错,不但贤慧,而且理解、支持和配合他的善举。为了减轻小徐的压力。她到企业去打工,无怨无悔。今年六月份,小徐爱人劳累过度,不幸生病,住院开刀。去年,他母亲身体不好,无钱医治。怎么办呢?母亲支持儿子,自己找乡村医生用些中草药治疗。好心人劝他,你自己的家境不佳,父母体弱多病,还去捐资助学,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读书,何苦呢?他不这样想。谁无父母?养育之恩,终生难报。帮助比自己家更苦的人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小徐的一片赤子之心。其实他做这件善事是悄悄进行,鲜为人知。
有一次,小吴佳写信给小徐说,看书有点吃力,医生检查后说是患近视眼,要配眼镜矫正。当时,小徐工作很忙,无暇抽身,心里惦记着吴佳。再忙也不能耽误小吴佳的学习呀。于是,小徐灵机一动,委托一位战友代为他去邮局寄钱。战友把小徐写给小吴佳地址的小纸条交给了指导员。指导员一看,队里出了件好人好事,要弘扬,得宣传宣传。指导员及时把这个情况介绍给宣传员。宣传员不敢怠慢,挑灯夜战,很快写出了一篇新闻报道寄到《钱江晚报》,登出后,小徐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传开啦,反响强烈。家乡的报纸——《丽水日报》记者专程赴杭采访他。《浙江日报》头版头条登了小徐的先进事迹。《松阳报》和家乡电视台都先后赶到部队采访,又去到九江小吴佳的家乡去作深度报道。《江西日报》和《南昌日报》派专人到小徐的部队,小徐的家乡采访。江西省电视台精心制作二十分钟的专题《寻访》。
和平年代,军人的职责仍是保家卫国。徐松富,一个普普通通的志愿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是不折不扣的活雷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愿社会多几个像徐松富这样的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楼明贤)
(责任编辑:孙海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