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1 21: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08日07:21 | 查看:848次
原标题:大担当才有大事业(科技杂谈)
■有担当的科学家才能着眼于更广袤的世界,愿意尽责的科研人员才会作出更大的成就
不久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盛况空前。因科学技术获得的重视程度,被赋予的重要地位和角色,也被形容为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
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望更多更快地向“并行者”和“领跑者”转变,迎来厚积薄发的局面,特别是将涌现出更多的领军人才和出色的科技工作者,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强劲的引擎。这样一个创新大潮奔涌的时代,对有志于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人才是创新中最活跃的要素。在创新活动中,既有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也有广大的科研人员团体,包括那些科研辅助人员,他们构成了积极进取的科学大军。科研水平可能有高低,但创新的灵感和精神不会因为从事的科研工作不同而有高下之分。“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有担当的科学家才能着眼于更广袤的世界,愿意尽责的科研人员才会作出更大的成就。
不久前逝世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先生,被人们称为大家、大师,一方面因为他在航天领域的杰出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从海外学成归来,几十年来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伟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那份拳拳报国之心、为国担当的勇气为人所敬仰。一些留学海外后因为种种原因留下发展的华裔科学家,尽管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堪称学术上的大师,应该也会为回国报效的同学、朋友的赤子之心所感动,内心或许别有一种对“大担当、大事业”的回味。
担当需要担负起责任,也意味着更多付出。全球科技发展日趋同步,国际合作交流日益紧密,这让科学家受益,但也使得原创性创新、源头突破越来越难。同时,科学学科越来越齐全,科研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大团队、大工程,在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的帮助下,即使重复前人的成果,也能出现一些“新东西”,照样也可以在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耽于安逸的科研人员或许也可以混得不错。有担当意识的科学家,则要有与众不同的开拓之志、进取之心,有意识地去攻破最难最具备颠覆影响的科学难题。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好的风景往往留给攀爬到顶峰的人。
有担当、敢担当,当然还意味着专注和坚持,能坐冷板凳,也能在荣誉的光环下继续快步前行,在浮躁的学术环境中也能保持一颗初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正是科技的担当精髓。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也将成就科学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身。余建斌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8日 18 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