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6 09:43 | 来源:新华网 2016-07-01 14:47:33 | 查看:2443次
专访新华社江苏分社副社长、总编辑李灿
[主持人]南京的雨花台,是著名的风景胜地,是一座美丽的山岗。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这里成了国民党当局的刑场,牺牲在雨花台的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人士达数万人。烈士的鲜血浸染了雨花台,铸就了雨花英烈精神。新华社江苏分社一直用新闻作品宣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价值,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新华社江苏分社策划采写的系列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今天,我们邀请了新华社江苏分社副社长、总编辑李灿走进新华网演播室,李社长,您好!
[李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今年清明节期间,新华社江苏分社对雨花英烈精神进行了全媒报道,采写了诸如《雨花台,书写一段精神传承的动人故事》等一系列重头稿件,制作了集文字、图片、视频、无人机航拍于一体的“全媒头条”,宣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社会反响强烈,让我们领略到了媒体的影响力与引导力,请问你们当时是如何想到策划这个选题,能给我们谈谈选题背后的故事吗?
[李灿]好的。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排演了话剧《雨花台》、大型音舞诗画《雨花颂·信仰》,后者作为一堂特殊党课,在全市的党员干部中演出,另外还组织了两场雨花英烈精神的学术研讨会,也邀请了我参加,我还提交了一篇论文《把雨花台建设成为中国烈士文化圣地》。这促使我们对雨花台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今年正好是建党95周年,新华社江苏分社就进行了相关的策划,对雨花台烈士事迹和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等方式,我们还制作了一个轻应用《走向雨花台》,是烈士精神的传承略图。雨花台的烈士将革命精神传给他们的亲人、朋友和同志,然后他们的亲人、朋友和同志又往下传承,一直传到现在。我们梳理了很多条线索就是想说明,烈士精神和现在是其实是有很大关联的。这些报道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点击阅读都超过了100万,我们觉得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主持人]江苏分社关于雨花英烈精神的报道中,您多次带队深入采访,请问您眼中的雨花英烈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蕴含什么样的内涵与要义?
[李灿]南京市对雨花英烈精神有这样一个概括,即“信仰、忠诚、为民、担当”,我认为他们总结得很好。但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雨花英烈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舍生取义,他们和其他地方的革命烈士一样,为了救国救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要舍这个“生”,为什么要取这个“义”呢?生命很宝贵,但在这些烈士看来,“义”和“生”不可兼得的时候,他只有把“生”舍弃,来取这个“义”。这一点是这些烈士最宝贵的地方。当时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国家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眼看着国将不国,他们无法坐视不管。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里最有觉悟、最爱国的一群人,所以他们要救国。其实救国的方法也有很多,有的人教育救国,有的人实业救国,而烈士是用生命来救国,这个途径是最危险的,所以说,他们的精神十分宝贵。
[主持人]当下社会,存在一些理想信念的滑坡、道德意识的偏移,有些人对先烈的舍生取义的的生死观,理解不了,也不太尊重烈士精神。扩大对雨花英烈事迹宣传,对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现实意义?
[李灿]弘扬和宣传雨花英烈精神,对我们当下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到了现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特别需要雨花英烈精神来支撑。我们现在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来没有如此之近,中国离世界舞台的中央也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在这么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共奔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特别需要弘扬雨花英烈精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其实也有“爱国敬业”这一条。当年的爱国就是“救国”,现在的爱国就是“建国”,就是复兴我们的国家。当年,我们的烈士需要抛头颅撒热血去拯救我们的国家,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牺牲生命,但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我们要完成现阶段的使命,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是四大危险,包括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如果我们弘扬了烈士精神,相信那么这几个危险都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烈士精神和“精神懈怠”完全是个反义词,为了国家不休息、不玩乐、不享受,也要去干革命,也要去救中国,这种昂扬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其次是能力不足的危险,烈士当年为了救国,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增长自己的才干,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实际上,很多烈士都是富裕家庭出身,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当年为了革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以便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去革命,所以,他们也是联系群众的模范。最后是消极腐败危险,我觉得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尤其需要学习烈士精神,烈士们非常好地处理好了公与私、义与利、家与国的关系。当时和烈士相对的一个群体就是叛徒,他们就是在公与私、义与利、家与国发生矛盾的时候,选择了私、选择了利、选择了家,他们的选择和今天的贪官何其相似。而今天的好官,像焦裕禄、杨善洲这样的好官,就和当年的烈士是一类人。如果说我们把雨花英烈精神弘扬好了,那它对我们现实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怎样才能扩大雨花英烈精神的影响,让烈士元素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李灿]我觉得雨花台的烈士事迹和他们的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去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宣传,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和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已有的一些方法用起来,比如重庆对红岩烈士的宣传手法就可以借鉴。早在60年代就有长篇小说《红岩》,几十年来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以小说为依据拍摄了电影《在烈火中永生》,90年代又拍摄了电视剧《红岩》,之后又把红岩真实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根据红岩故事创作的歌剧歌曲也有很多,国人对重庆的红岩烈士比对雨花台烈士的故事更为熟悉。然而,雨花台的英烈人数远远超过红岩英烈,他们的故事也很精彩,他们的级别职位也很高,为党做的贡献也很大。有些人觉得红岩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描写了很多艰苦的斗争故事,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参考《水浒传》的结构方式来宣传雨花英烈精神。在《水浒传》中,各路英雄上梁山的道路都不一样,在上梁山之前他们也各有各的故事,非常精彩。最后在书的结尾,英雄们才聚集到梁山上,成为一百零八将。雨花台烈士的经历也有点类似。我们不要简单的把雨花台看成刑场,而应该把雨花英烈在狱中和被捕之前的故事串起来,就像《水浒传》那样,请文学家、艺术家创作成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样他们的故事就会更加丰满生动,更成体系。烈士们登上雨花台,就登上了民族精神的圣殿,是精神文明的象征。当然,也不一定只有这一种方法来宣传,但我们要调动一切手段让烈士的精神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
[主持人]烈士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家也设立专门的“9·30”烈士纪念日,弘扬烈士精神,社会各界要如何行动,让烈士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将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李灿]刚才我说的通过一些已有手段来宣传烈士精神,这是一种基础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缺乏文化性的总结。去年雨花英烈精神研讨会上我就提出,应该发动学者和专家来创造一门新的学问——烈士学,包括烈士的概念、烈士的精神、烈士的标准、国家和个人尊敬烈士的法规,对烈士亲属的优先办法等,形成一整套理论性的东西,加以宣传,营造出一种烈士文化氛围。
比如,把英雄的名字取为地名,把烈士的名字和现实中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有的城市已经这么做了,例如北京有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南京也有一些学校把少先队以烈士名字命名,如恽代英中队、邓中夏中队。如此,让我们抬头就见到烈士的痕迹,生活中形成崇拜烈士的氛围,让烈士元素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还有一个设想是,用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论证烈士并没有死去。人和其他生命不同的是拥有自己的精神。很多人死了之后,躯体虽然没有了,但精神却留下来,很多人去世了,家风却能留传下来,影响后人。如果精神不是一个有力量的东西,怎么能够影响人呢?烈士们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则是一个人更加宝贵的部分——精神!让人类薪火相传,以至于永垂不朽。
我们之前的报道所提到的雨花台烈士的传承,也在切切实实地进行着。比如,雨花烈士谭寿林的妻子钱瑛在他牺牲之后,去了湖北洪湖领导红军游击队的战斗,洪湖游击队的斗争生活被改编成了电影《洪湖赤卫队》。谭寿林的精神通过钱瑛传承下去,产生了物质的力量。又过了几十年,《洪湖赤卫队》电影影响了雷锋,雷锋的事迹又影响了更多的人。比如,恽代英烈士的学生赵一曼也成为抗日民族英雄,也对不少人产生了影响。这样的事情有很多,都可以说明烈士精神是可以传承下去,是可以产生能量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社长做客我们新华网访谈间,通过本次访谈,让我们对雨花英烈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是英烈们留给我们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先烈,不仅要牢记他们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永载史册的不朽功勋,更要读懂他们的精神气质,从中汲取养分与力量,以之砥砺我们的理想信仰。再次感谢李社长,也感谢网友们的收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