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7 21:50 | 来源:人民网 2016年06月24日07:30 10版 | 查看:1201次
(民族脊梁)
吴天祥(右三)与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房管所“吴天祥小组”的成员们一起座谈(2001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何谓国家“脊梁”?在鲁迅眼里,“埋头苦干的人”是其中之一。
吴天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以为民服务为本,以默默奉献为志。
日前,记者采访吴天祥,地点如旧——武汉市武昌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那天,吴天祥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钟就赶到了他退休前工作多年的地方。
年过七旬的吴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走街串户,为人解难排忧。
1990年,吴天祥担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各类问题近万个。他还数十次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先后照顾过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
“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吴天祥诠释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服务与奉献。
上世纪90年代,吴天祥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在吴天祥心里,从无“在职”“退休”之分,“为人民服务”当为永远的本分。退休后,吴天祥的助人故事仍在延续。
2012年,他在社区走访时,发现武昌中华路街西城壕社区一位年过八旬的黄东萍老人,独自蜷缩在一间破屋里,生活难以自理。老人无儿无女,曾3次中风,长期靠政府部门和左邻右舍救济过活。
尽管家中有80多岁老母,吴天祥还是把黄东萍老人背回家,张罗她洗澡、更衣、吃饭,认她做干娘,又动员朋友们捐款,为老人重修了宽敞的新房,让老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发动群众帮群众”——这些年,在吴天祥的鼓励和促成下,社区洗衣店开起来了,红领巾小餐桌办起来了,敬老院、家电维修点建起来了……再就业社区在武昌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学会感恩,才会有爱心”“有了爱心,哪怕做点微不足道的事,也会感到万分愉快”“13亿人的爱心是一个富矿,要靠有影响力的人带领大家发掘”……吴天祥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多年前开始,每年中秋,吴天祥都要备好100多盒月饼,到武汉西藏中学去看望那些远离父母、到内地求学的藏族孩子;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跑遍武昌大大小小的福利院,带着礼物慰问孤寡老人;每年春节后,他都要去武汉及周边监狱,给服刑人员讲课,帮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难题……
吴天祥的退休工资并不是很高,但他每月都要拿出数千元,资助一些家庭、生活、工作或者学习遇到困难的群众。
始终如一地奉献和付出,在退居二线以后,吴天祥又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
记者日前采访吴天祥,问及何以坚持这样做,他说:是出于对党的感恩之情。
1944年,吴天祥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农村。3岁那年,他患了重病,是路过的解放军军医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过来。
“父母告诉我要学会感恩,长大后,自己懂得了感恩的真谛。”吴天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在武汉及湖北各地,先后成立了两万多个“吴天祥小组”,20多万党员干部和青年积极分子以志愿者身份,做着“让别人感恩,让自己快乐”的事。
建党95周年前夕,武汉中北仓储的一名老党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决定向党组织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并在退休后加入“吴天祥小组”,像吴天祥那样“做点有意义的事”。
听到这个消息,吴天祥感到欣慰:“让更多的人懂得爱,懂得感恩,是我的理想。”
(新华社武汉6月23日电 记者熊金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