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0 22:2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6月20日 04 版 | 查看:808次
本报北京6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诸葛亚寒)在6月18日举行的第四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上,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发布了该院《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2015)》。报告称,在18个具象中国文化符号认知指数排序中,长城是外国人认知度最高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次为竹子、和谐,而排名最靠后的是昆曲、白酒、李娜。
据介绍,本次调查将中国文化元素按照人物、哲学观念、艺术形态等不同维度分为6个类别,每个类别提取能够体现认知难易程度的3个文化符号,来调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国家,在延续2014年调研的英、法、美、澳、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基础上,新增了德国、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南非等国家。调研选取青年群体为调研对象,受访者样本覆盖18~44岁的当地居民,男女基本各占一半。调研计划在每个国家选取300份样本,实际回收样本共3134份。
调查发现,受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程度和熟悉程度越来越高,但对不同中国文化类别的认知程度差异较为显著。在满分5分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中国人文资源的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是最高的,为3.13分,对中国人物的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仅为2.03分。
报告指出,外国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意愿强烈,文化旅游(73.2%)和人际交往(73.1%)是外国青年心目中接触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互联网成为外国青年认知中国文化的首要信息渠道,占比62.9%,电视占比12.2%,家人或朋友占比10%。
报告认为,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中国文化活动,借助社交圈了解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当前是以政府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为主,线上文化活动数量少、种类单一,人际文化传播重视不足,与外国人的文化接触渠道偏好错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