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8 21:46 |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17日 04版 | 查看:746次
吴亚琴(左)为社区老人免费发放老花镜。
资料照片
6月14日午后,吉林长春长山社区祥和宁静。80岁的老大爷程文孝正在巡逻,“义务的,一圈下来3个多小时,从2003年一直到现在,没断过。”为啥这么做?“我们社区,党员就是主心骨,社区就是自己的家!”
虽已八十高寿,程大爷却是个新党员,68岁那年,他鼓起勇气向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这个社区,老而有为、老而求进的事例很多。
何以如此?大家说,因为吴亚琴,她把党员凝聚起来,把一个“老旧散弃”小区,改造成了全国闻名的幸福和谐社区,大家服她敬她学她。
“社区党员就是最大的财富”
6月15日上午9时,冒着小雨,74岁的宁秀信来到社区三楼会议室听党课。主讲人是69岁的老党员姚向山,内容是党章。会议室坐得满满的,很多是头发花白的“老学生”,认真专注。
党组织和党员在长山社区备受尊敬,这是有原因的。
1995年7月,时任吉林省胜利零件厂中层干部的吴亚琴,被派到团山街道九委(现长山社区)做居委会主任,她面对的是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下雨天,得把自行车扛出去,脚上裹着塑料袋才能走出烂泥洼;冬天室内只有七八摄氏度,小孩披着棉被做作业;经常停水停电,居民怨声载道;企业破产,几乎家家都有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日子过得艰难……
“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216名党员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组织凝聚起来,就是力量源泉。”吴亚琴狠下一股劲儿。
解聘物业公司,居民选举成立了长山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5名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居民做管委会成员,全面负责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每平方米3毛钱,基本服务一项不落,小区管理从此井井有条。
在社区,党员家庭的门口都挂着“党员家庭户”的牌子,每栋楼也都有楼宇党支部书记。“遇到难题,直接找党员家庭户啊,他们最热情、解决问题速度最快。”居民史阿姨说。
大家伙都把社区当成了家。2003年,社区要建健身场地。铺路石子儿8毛钱一斤,怕浪费,大伙就一起计算好了再买;没有混凝土,院里的老人们挎着小筐出去捡小块砖头,回来砸碎和水泥混在一起。开工那天,男女老少齐上阵,没花1分钱工时费,只用1周,场地就建成了。
2003年5月15日,长山社区党委成立,立了规矩,每月的15日为党员学习日,雷打不动。
“群众有困难,党员不管谁来管”
只要到过长山社区的人都知道,没人喊吴亚琴主任,大家都叫她亚琴、吴姐、吴姨、吴奶奶。吴亚琴常说,把社区的居民看作爹妈、兄弟姐妹,没有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社区有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董兰芳,吴亚琴上任后一直像亲闺女一样照顾她。2005年,老人想落叶归根回老家。正是数九寒冬,吴亚琴身前挂着菜板和洗衣盆,身后背着行李,手拉着老人,随着春运大军把老人送到了家。
“第二天,我都走出挺远了,老人还在那儿向我招手,抹着眼泪。”吴亚琴说,她后来每到春节都从工资中拿出200元钱给老人家寄去,直到老人去世。
老人临终前托亲属给吴亚琴捎话:“如果真有下辈子,一定做母女。”
为了社区更好,吴亚琴付出了一切。
2007年1月,胜利零件厂宣告破产,企业职工变为社会人回归社区。一时间,长山社区很多居民的生计成了大问题。
企业职工工种单一,没有技术是再就业的最大障碍。吴亚琴到处张罗,在社区开办面点、中医、维修、家政等技能培训班,然后又四处联系工作单位、联系创业贷款……就这样,当年下岗失业人员扎堆的社区,如今实现了“不挑不选,三天上班”的动态零失业。
这个始建于1987年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老旧散弃”小区,现在成了全国有名的花园社区、幸福社区。中介公司说,这个社区的房子价高、好卖,因为人文环境好、氛围好。
吴亚琴坦言,社区工作20年,也想过离开,“但最终我都选择了坚守,就因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有困难,党员不管谁来管?”
“大家过得好,小家也幸福”
就任社区主任前,吴亚琴在很多岗位工作过,总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转任社区主任后,她更是全身心扑到工作上。吴亚琴自创的“民事调解十二法”,成为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做群众工作的案例教材。
“社区工作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近,我们建成了遗嘱库,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吴亚琴说。
工作上佳绩迭出,生活上吴亚琴也顾得好。78岁的老母亲腿不好,不能长时间站着和面。吴亚琴经常一早起来,就给她包爱吃的芹菜馅、酸菜馅饺子,蒸馒头,洗洗涮涮,“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对亲生父母,我同样不能留下遗憾。大家过得好,小家也幸福。”
社区院子的角落里满是瓜果蔬菜,这都是吴亚琴利用业余时间带大伙种上的。吴亚琴说,这个年龄了,不求什么,就是想把幸福带给社区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孟海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