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3图)

发布时间:2016-06-14 21:04 | 来源:广州日报 2016-05-19 A18版 | 查看:701次

《优秀到不能被忽略》反驳“乔布斯式激情”——

卡尔·纽波特

乔布斯

[美]卡尔·纽波特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文、图/广州日报 记者 孙珺

  在“鸡血”充斥的时代,很多人笃信“激情至上”的观点,认为要像乔布斯一样追随自己的激情,找工作就应该找自己爱做的。然而,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却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这种“激情”,在他的著作《优秀到不能被忽略》中揭示了不同职业的人最后是如何爱上自己的工作、找到真正的“自我”的。他认为,“追随自己的激情”或许只是个糟糕的建议,而“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被误读的“乔布斯式激情”

  2005 年6 月,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体育场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乔布斯强调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被媒体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之后像病毒般传播开来。

  乔布斯的这种“激情”却被卡尔·纽波特称之为“激情假设”。“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而无数“职场建议”的书籍也在兜售着同样的内容:要想幸福,你必须追随自己的激情;做自己爱做的事,钱就来了。然而,卡尔·纽波特认为,苹果公司的诞生并不是出于激情,而是出于一个幸运的转机。如果仔细研究乔布斯是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的,就会发现问题不那么简单。   

  不要听乔布斯说什么

  而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本报记者专访本书的译者张宝时,他认为:成功人士宣扬激情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职业资本,而且最后也许的确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激情。

  卡尔·纽波特认为不要听乔布斯说什么,而要看他是怎么做的。通过回顾乔布斯以及苹果电脑的成功经历,会发现乔布斯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这个建议去做。在书中,卡尔·纽波特从两方面论证了这条建议的不靠谱:激情很少有而且激情有危害。当然,卡尔·纽波特并没有完全否定激情的作用,只是认为“激情的力量更是常见于有天赋的个人身上,比如职业运动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随自己的激情”不是个好建议。

  对话译者张宝——

  激情是个好东西,但不是廉价品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这本书适合什么人读?您在翻译的过程中,觉得有什么观念被改变了吗?

  张宝:刚接触这本书时,我也面临职业发展上的各种选择,正有满脑子的困惑。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对当时的我以及对职业发展有困惑的读者来说,就是一锅“醒脑汤”,很多观念被颠覆了。比如,人们常说“人要有大志才能成大事”,于是很多人一上来就想“改变世界”。但是,卡尔·纽波特却认为:人们要先达到某一细分领域的前沿地带,才能找到某种突破性的职业使命。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年轻人很有激情地去创业,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宝:年轻人最大的劣势是没有职业资本,而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所以,无论成功与否,我们可否不以“追求激情”为创业出发点,转而将其当作我们积累职业资本的起点?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能否多思考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对于那些的确有好想法的创业者,我们能否少喊一些“改变世界”、“颠覆一切”的口号,转而按照卡尔·纽波特给出的策略,耐心地钻研某一领域,到达其前沿地带,通过一些小而可以实现的举动进行探索?这样的话,若干年后,这些创业者中也许真会出来几个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

  激情是个好东西,但不是廉价品,而是稀缺的、宝贵的。如果你真觉得自己对创业充满激情,那很好!关键是,有一天激情消失了,怎么办?所以,还是回到工匠思维上来,忘掉激情吧。当你在任何一个领域真正优秀到无法被忽视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这就是你热爱的工作,而激情不知不觉又回来了。

  广州日报:本书强调“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书提倡的“工匠思维”指的是什么?

  张宝:在此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工匠思维”。卡尔·纽波特自己和职业吉他手乔丹·泰斯都是从12岁开始接触吉他,但高中结束时却一个水平平庸、一个成了明星。纽波特后来发现:泰斯练习新曲的过程,面部扭曲、很痛苦,但通过这种方式,泰斯的吉他演奏技巧越来越优秀;而纽波特自己在练习吉他时则总是逃避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感。也就是说,泰斯不断跳出自己舒适范围,为的正是拓展自己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就是“工匠思维”的核心。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