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首例大学生村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葫芦岛捐献第一人(2图)

发布时间:2016-04-29 10:13 | 来源:辽宁省红十字会网站 | 查看:1524次

  “能够用自己的一粒爱心种子救活另一个人,我感到很欣慰。”2014年5月21和22日,志愿者李宏光为素不相识的河北患者采集了2次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奉献爱心,他说到做到。作为辽宁省首例大学生村官捐献者和葫芦岛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李宏光兑现了5年前的承诺: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来拯救不可重生的生命。
  大学时期许下爱心诺言
  25岁的李宏光出生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塔山镇白龙村。2008年,他考入位于本溪的辽宁科技学院。在学校,自小就喜欢帮助别人的李宏光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当选为学生会干部,并成为一名党员。
2009年5月4日,对李宏光来说是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一天。他和同学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时,同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从那一刻起,他的HLA(基因配型)样本存入中华骨髓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他的内心深处,深深地烙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展现当代年轻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的印记。
  每当看到某患者与志愿者成功配型的新闻时,李宏光都会有点儿小激动,却又夹杂着些许遗憾。自从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队伍,他总期盼着有那么一天,用自己的血液来挽救一个生命。
  5年等待终于如愿
  2014年1月17日,一个电话激活了李宏光5年来的等待。电话那头,葫芦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李宏光的身体与工作情况后告诉他,他5年前留下的血样HLA分型检测结果,与一名白血病患者低分辨相合。李宏光怔住了,他没想到5年之久的承诺终于可以兑现了。电话那头又问了一句:“你是否依然愿意进行高分辨配型,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愿意!”李宏光坚定地回答。
  此时,李宏光早已大学毕业,于2012年7月通过省委组织部的考试,在家乡白龙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年半的基层锻炼,他再次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此时,他也正处在人生重要机遇期——辽宁省选调生备考阶段。但他没有犹豫,决定以“80后”的担当和勇气履行自己的承诺。
  2月7日,李宏光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采集。4月初,他接到了与患者高分辨相合的通知。父母怕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的身体有影响,李宏光便一边讲解科学常识一边做他们的工作:“我的捐献很可能会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能不去吗?”在他的劝说下,父母理解了儿子,给他以最大的支持。
  拯救他人无悔选择
  4月3日,李宏光顺利完成体检,只等患者手术的消息传来,就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一个多月的等待,对急于挽救他人生命的李宏光来说,是那样的“漫长”和“煎熬”。
  5月8日,李宏光接到通知,患者将在5月下旬进行手术,要他在5月17日—22日在解放军第463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5月16日临行前,李宏光接受了葫芦岛当地媒体的采访。面对“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你义无反顾的捐献”这一问题,这个淳朴的年轻人给出答案:“当我们享受生活快乐、感叹生命美好的时候,有很多白血病患者在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使他们得以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非血缘关系中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仅为万分之一,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这个‘海’是由爱心志愿者组成的,只有志愿捐献者多起来,患者获救的希望才越大。生命不能等待,希望大家正确认识这方面的常识,用自己的血液撑起患者的希望。”
  4月3日,李宏光顺利完成体检,只等患者手术的消息传来,就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一个多月的等待,对急于挽救他人生命的李宏光来说,是那样的“漫长”和“煎熬”。
  5月8日,李宏光接到通知,患者将在5月下旬进行手术,要他在5月17日—22日在解放军第463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5月16日临行前,李宏光接受了葫芦岛当地媒体的采访。面对“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你义无反顾的捐献”这一问题,这个淳朴的年轻人给出答案:“当我们享受生活快乐、感叹生命美好的时候,有很多白血病患者在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使他们得以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非血缘关系中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仅为万分之一,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这个‘海’是由爱心志愿者组成的,只有志愿捐献者多起来,患者获救的希望才越大。生命不能等待,希望大家正确认识这方面的常识,用自己的血液撑起患者的希望。”(干细胞中心供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