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学生赴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16-04-26 09:44 | 来源:齐鲁网 2016-04-14 15:20:04 | 查看:955次

  日前,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院,一场跨国的“生命救援”紧张地进行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包永乐手臂连接着输液管,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血细胞分离机一点一滴采集起来。待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完,工作人员将“生命火种”火速运抵北京国际机场直飞韩国,将为一名患血液病的韩国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包永乐是大连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是大连医科大学第13例、大连市第31例、中国第55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2年11月18日,大连医科大学校红十字会组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包永乐和同学们在当天留存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5年10月,他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配型成功。包永乐欣喜的同时又有些担忧,因为他身高1.71米,体重才53公斤。接下来的HLA高分辨检查和体检都有严格要求,他担心身体不符合捐献条件。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一边做各项检查,一边积极锻炼身体,努力将自己身体调整到最好状态,终于如愿接到捐献通知。

  从2004年起,大连医科大学先后开展了10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迄今为止,共有2872名师生志愿者将自己的血样信息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目前已有13位志愿者成功捐献,是东北高校捐献人数最多的学校。不久前的4月5日,大连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高添铭刚为一名重庆刚满周岁的白血病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除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大医的大学生利用医学知识在星海湾大桥上救助轻生女子,在公交车上救护病人等消息经常见诸报端。学校能涌现出如此多的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优秀学生,与学校一贯注重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大连医科大学不仅加强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而且在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始终将医学人文的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建立了遗体捐献纪念馆,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是辽宁省首个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纪念馆。医学生们不仅在第一堂解剖课时面向人体标本鞠躬致敬,清明节时还会向校园里的“实验动物纪念碑”献花,感谢为人类健康事业和生命科学研究献身的动物。学校还通过开展社区义诊、基层医院实习、扶贫支教、社会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担任名誉会长的学校红十字会长期开展预防艾滋病活动,荣获全国高校十佳学生社团称号。该校的“理念、情感、践行合一”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肯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