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独立性

发布时间:2016-04-06 14:59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05-13 01版 | 查看:626次

热点大家谈·家庭教育之专家篇

  孙云晓

  《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是一篇值得思考的文章,因为它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即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爱?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呼唤父教,可是什么样的父教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应该说,作为父亲,苏以彬投入全部心血教育女儿,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女儿苏晓梅进入哪个学校上学,父亲就把饭店开到哪里,以求方便孩子学习。为了考出好成绩,他逼女儿做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作业,使女儿睡眠严重不足。为了激励和监管女儿,这位父亲甚至与女儿考进同一所大学。

  从表面上看,苏以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完全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但是,如果从父教与女儿成长的意义上说,苏以彬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他以一种畸形的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生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有专家提出了好父亲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喜欢、崇拜、感恩、信仰。也就是说,被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好父亲的及格线。孩子不愿意接受的父亲都是不及格的父亲。

  当然,父母的分工不是绝对的,父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母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就各自的天然优势与特殊责任来看,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即自信自强和自理自立,因此要给孩子更多独立生活和丰富体验的机会。

  如果从青春期女孩成长的角度看,更需要与父母充分的情感交流,才可能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经常与父母处于对立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危机。比如,在家庭得不到温暖的女孩,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所谓关心和体贴,都可能成为诱因。

  从以上两个角度看,苏以彬这位父亲的做法具有严重的缺陷,因为他给女儿的成长空间过于狭小,给女儿的理解和尊重太少,而这些缺陷造成的后果潜移默化存在于女儿身上,难以通过考上大学就轻易改变。

  由此看来,父亲的教育乃至整个家庭教育都是有原则有方向的。例如,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因此,孩子10岁以后,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就是尊重二字。

  略感欣慰的是,女儿苏晓梅考上大学后,父亲苏以彬基本答应不再干涉女儿的生活。希望父女俩的契约能够执行下去,更希望天下父母以此为戒,切不可重蹈覆辙。

  如果环视一下今天的家庭教育,不难发现,那些悲剧性的家庭教育故事,几乎都是专制或者溺爱的结果。相反,那些成功的幸福的家庭教育故事,几乎都是理解、尊重或支持、帮助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规律的,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最根本的理念。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