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8 09:20 | 来源:羊城晚报 2016年03月25日 第A02版 | 查看:776次
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这几日,一篇曝光山寨“罗斯柴尔德”的报道让有些人坐不住了。其中不乏国内顶尖大学校长,亦有政府官员,更有呼风唤雨的企业领袖。他们都曾因邀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后人”为座上宾而倍感荣幸,如今却暗自忍受着骗局戳穿被人打脸的煎熬。
报载,一位名叫奥利弗·罗斯柴尔德的英国人近年来频现中国社交场合。此人号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九代继承人,头顶金融投资家、企业战略家、国际慈善家等显赫桂冠,并打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红十字会等诸多基金和慈善组织的旗号亮相政商活动。邀请他的既有清华、浙大等名牌大学,也有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
因为顶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秘光环,每到一地他都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尊崇。据称,他的演讲焕发着“特有的热情与激昂”,其实,这已无关紧要,许多人为的就是一睹“罗氏后裔”的风采。但当真相揭开,人们傻眼啦!国内媒体向罗氏家族及国际组织逐一求证其身份,最终表明,此人与传说中的罗氏家族无任何关系,更非什么国际组织负责人。其真实身份更近乎“皮包公司”的老板。
其实,罗斯柴尔德作为曾显赫一时的欧洲犹太银行家族,其国际影响力早已衰落,近年来之所以在中国平地蹿红,盖因《货币战争》一书的渲染。此书称罗氏家族富可敌国,并以“阴谋论”的危言耸听将其描写成可左右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走势的神秘家族。尽管该书的发行量甚大,但一面市便有专业人士斥其缺乏常识甚至胡编乱造。
恰在此时,一个恰巧姓罗斯柴尔德的洋人佩着罗氏家族的徽号盛装来到中国。这究竟是中介公司的刻意包装,还是奥利弗本人的骗术?人们暂无从得知,但其荒唐可笑实令人拍案称奇。一个虚幻的“金融帝国后人”为什么能在异国的名利场吃香喝辣?他凭什么轻易穿透国人对陌生人百般设防的心理隔膜?到底是我们对洋人太过轻信还是本身需要虚妄的偶像来抚慰不自信的灵魂?
而今,闹剧退幕,露出的尽是人性的丑陋与不堪。喧嚷声中有人后悔有人不平,“无辜受害者”的苦情戏或又要重演。但有没有人想过,在荒唐闹剧中,我们自己为何争相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说,整个骗局的演绎进程,我们自己既是踊跃的观众也是剧情的“主创”。
假洋鬼子的把戏鲁迅时代即上演过,而今,假洋鬼子的戏份似已让位于真洋鬼子。无论真假洋鬼子,其精髓都一脉相承,那就是“忽悠”。尤其是在近年来汹涌于各地的“国际化招商”大潮中,临时客串洋老板、跨国智囊角色的老外不计其数,以至有些在国外就业困难的外国人纷纷到中国寻找“商机”。当假招商、假开放、假GDP数据竞相出笼时,弄几个老外撑场子便成为一些政商掮客极其重要的“生意经”。
显然,在各地不时上演的“洋忽悠”闹剧背后,作祟的已非简单的“崇洋媚外”,而是深入骨髓的浮夸、攀比,以及欺上瞒下的虚假作风。不要说这些“洋忽悠”让多少高校、企业乃至政府官员中招,更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本身便潜藏着傍名人、傍洋人的病灶?只要病根不除,假罗氏去了,明天或又有假索氏、假尼氏又来兴风作浪,混吃混喝。 (阅尽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