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恨钱:平凡的人 伟大的心

发布时间:2009-01-3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7-12-24 | 查看:1745次

  7月28日,82岁的湖北宜昌市中医院离休干部、原护士刘恨钱同志走了,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任何仪式,她走得安安静静。按照她自己的遗愿,遗体穿着生前她自己用粗布缝制的白色衣服,从市中医院一间普通的双人病房,静悄悄地送到了三峡大学的医学实验室。

  生前省下的两万元钱,第二天即由家属代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对党,她无限忠诚

  宜昌市中医院原党支部书记李湘堂回忆说,刘恨钱曾掏心窝地说:“我这一辈子,对党的忠诚永远不会改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刘恨钱就积极要求入党,但是,由于自己的一段特殊经历,未能如愿。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信念,相反,她对党的感情历久弥坚,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在思想上真正入党。

  离休后,仅在1995年至1996年之间,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7份入党申请书和14份思想汇报。

  1997年7月1日,在她离休后的第十五年,72岁的刘恨钱,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的那一天,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她交了3000元党费。问她为什么交这么多党费,她说:“从我写入党申请书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当作党的人了,这是我多年积攒的党费。”

  去年12月底,已经病得很重的刘恨钱,被女儿接到武汉去治病。怕自己回不来了,临走时,她一定要女儿和儿子陪她到医院找到支部委员,一是向组织请个假,二是将2007年全年的党费一次性地提前交了。

  入党后,刘恨钱非常珍惜每一次组织生活的机会。党龄仅有10年的她,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入了党,孙女和外孙女在大学期间都入了党。刘恨钱曾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们家里代代都是共产党员了!你们比奶奶强!”

  对事业,她高度负责

  刘恨钱的儿子崔正红告诉我们,母亲入党前,别人经常认为她是一位老党员。每当此时,母亲似有几分尴尬。刘恨钱的同事沈宝玲说,自己刚调入中医院时,也以为刘大姐是一位共产党员。人们对刘恨钱的“误读”,是有道理的。

  刘恨钱虽然不是医院的领导,也不是什么专家,但是,她一直秉持、宣扬和带头实践这样的理念:花小钱治大病。

  在任门诊部负责人期间,她带领大家将中药换药、拔火罐、推拿、针灸、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中医技术广泛应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医院条件比较简陋,很多创伤面积较大的病人来院后,都要转到其他医院治疗。看到这个情况,刘恨钱感到心痛和着急,就自制了一些缝合包,带领大家反复试验和练习,最终推动全院开展了大面积外伤缝合术治疗。虽然医院挣钱不多,但是,便于解决患者的问题。

  “刘医生真是我们的‘活菩萨’,不光救了我的命,还救了我一家!”说起30年前的往事,点军区联棚乡农民杨本地记忆犹新:1977年,杨本地因外伤导致左胳膊高度肿胀,大量流脓。“当时我去好几家医院看了,都说非截肢不可。我是家里惟一的劳动力,可不能没有胳膊啊!”当时他家里一穷二白,还有3个年幼的儿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杨本地来到宜昌市中医院,兜里只揣了5元钱。“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你的胳膊保住!”刘恨钱热情地接待了他。“刘医生用中药纱条给我引流、换药时,每次都要弯腰一个多小时,流出的一盘盘脓液有时会溅到她身上,可她从没皱过眉头。”

  就这样,杨本地连续治疗了近8个月,直至痊愈,自己只花了5元钱。当然,刘恨钱默默地为他贴了不少钱,还经常给他买些营养品补身体。

  上世纪60年代,刘恨钱在宜都市江家湾煤矿卫生所工作期间,常常步行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进农家、下矿井。一次,离矿井10多公里的一位农妇难产,刘恨钱得知情况后,将年仅4岁的儿子委托给同事照看,自己飞快地赶去救治。直到第二天晚上守护农妇母子到平安,刘恨钱才赶回家。就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她的幼子右眼被剪刀戳伤,永远失去了光明。

  对别人,她满腔热忱

  离休后的刘恨钱也和在岗时一样,一刻都闲不住。社区和居民有事,都爱找这个刘婆婆。谁家吵架闹矛盾,只要她知道了,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劝说,直到问题解决。

  1998年,刘恨钱住院,遇到邻近病房的一位癌症病人去世,死者家属一时不知怎么办,刘恨钱就主动给死者清洗、穿衣。

  刘恨钱去世前每月的总收入,也只有2000元多一点。可她总说:“国家还不太富裕,还有不少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而自己却享受优厚的待遇,心里有愧和不安。”她4次把加工资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恨钱每月从自己50多元的工资中挤出10元,送给福利院的一位孤寡老人,直到老人去世。有一次,她看到一位卖菜的农民坐在地上伤心地哭,一打听,原来这位农民进城卖了一天的菜,最后却收到一张50元的假币。刘恨钱不由分说,掏出50元就给了这位农民。有人对她说:这样的事多着呢,你管得过来吗?刘恨钱回答:“谁让我看见了呢!”

  刘恨钱的子女都说,家里一直就像个旅馆,已故父亲的河南老家来宜昌看病的亲戚、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乡,接连不断,都住在这里。刘恨钱不仅来者不拒,还包吃包住包路费。有一次,刘恨钱试探着问儿媳妇晏美秀:“以后我走了,你们还会这样对待家乡的乡亲吗?”晏美秀回答:“一定会的。”刘恨钱满意地笑了。

  刘恨钱到医院,都是坐公交车,从来不使用医院的公车。她看病能实报实销,但不轻易住院,从不要求开贵重的药,能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生怕药费用多了。她生前的住所,几十年没有装修,墙上石灰已开始脱落。房间里的主要家当,是4个旧木箱加上一张旧床,床单上补丁连着补丁,枕头套是用碎布料一点一点拼接而成的……

  有的人走了,却依然活着。刘恨钱就是这样的人。(记者 顾兆农 田豆豆)

  (责任编辑:吴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