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小器官捐赠者出生仅100分钟 父亲:为他自豪(图)

发布时间:2016-01-21 21:04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5-04-24 00:37:00 | 查看:1247次

 

婴儿的父母对短短100分钟的小生命能成为英雄感到自豪。bbc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英媒称,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的一名因为发育畸形而夭折的男婴成为了英国史上最年轻的器官捐献者。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23日报道,2014年4月22日,被确诊为“无脑儿”的特迪·侯斯敦与孪生哥哥诺厄在威尔士大学医院出生。特迪在100分钟后夭折,三分钟后,该院医生施行了器官摘除手术。

  在特迪逝世一周年之际,4月23日出版的《太阳报》透露了这起事件。特迪的肾脏与心瓣让英格兰利兹的一位成年病人重获新生。

  特迪的父亲迈克对《太阳报》说:“他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位英雄。我没办法给你讲明白我有多自豪。”

  从儿童摘取器官进行移植的案例相当罕见,对夭折新生儿——尤其是无脑儿——进行摘取更为罕有。但是婴儿在母体发育至37周后,肾脏等器官都已具备全面功能。

  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血液和移植司的全国首席临床移植医生墨菲认为,特迪的故事“不同凡响”,且为器官移植立下里程碑。

  迈克的同居女友杰丝·埃文斯2013年怀上了双胞胎,但在怀孕12周后被医生告知其中一名婴儿是“无脑儿”(anencephaly)。

  “无脑儿”大脑与颅骨发育不健全,一般胎死腹中,或在出生后极短时间内夭折。

  埃文斯对《太阳报》表示,这个消息让她崩溃,但尽管医生多次建议堕胎,她都不为所动,希望能抱上这个婴儿一下,哪怕只有一刻。

  后来,埃文斯与男友开始寻求捐献特迪的器官。她说自己自小就深深认同器官捐赠。

  埃文斯与迈克星期三(22日)带着健康存活的哥哥诺厄到特迪的坟前纪念其冥寿。她说:“尽管他没在我们身边多久,我们也是明知他没有生存希望却还是把他带来这个世界上,他的英雄事迹还是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这对伴侣现在在给英国一个专门协助父母面对婴幼儿夭折的组织募捐,也呼吁民众登记死后捐献器官。

  今年早些时候,NHS伦敦帝国学院信托透露,该辖区的医生把一名六天大夭折女婴的肾脏与肝脏细胞移植到两名病人身上。现在诺厄的故事刷新了英国最年幼器官捐献者的记录。

  【延伸阅读】走对路,器官捐赠就会越来越多

  2月18日上午,大年三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先后接受了来自两位逝者家属的捐献意愿,从逝去的24岁女兵冯碧仪、36岁律师夏光霞体内取出健康的器官,让8名因终末期肾病、肝病、眼疾饱受煎熬的患者获得新生。其中三名与逝者年龄相仿的眼疾患者,次日就见到了羊年第一缕阳光。

  器官移植是拯救和延续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但供体器官的短缺限制了更多的生命得到拯救和延续。有人担心,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供体器官来源后,器官移植陷入高度紧缺。但是,春节前后几起器官捐赠和移植为公众带来了新希望——只要方向正确,拯救和延续生命的器官移植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一个广泛引用的数据是,我国每年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移植,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士比较少。不愿捐赠器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担心器官使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甚至担心无偿捐献的器官会被拿去牟利。因此,建立“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以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分配器官是打消这些顾虑、促进人们捐赠器官的最好做法。

  冯碧仪和夏光霞捐赠的器官就是按照这一公正原则来分配的。两人的肝脏、肾脏经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了广东全省范围内的匹配、查找。公平和公正的器官分配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器官移植,并愿意在身后捐赠自己的器官。

  我国供体器官短缺或适宜于移植的器官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脑死亡观念尚未被人们广泛接受。2003年,当时的卫生部颁布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和操作指南》,但公众容易把脑死亡与植物人、安乐死等情形混淆起来,因而脑死亡标准始终未受到广泛认同。即便捐赠者生前有意愿捐赠器官,家属一般也不愿意在他们还存在呼吸或心跳但又是脑死亡的情况下被摘取器官。

  为此,现在我国实施了器官移植的三种标准,即脑死亡、心死亡、心脑双死亡。这三个标准由神经科与重症监护医生等经过严格训练后判定,根据器官捐赠者家属的认可选择其中之一,当然供体器官的质量以脑死亡后摘取的器官为最好。

  欣慰的是,接受脑死亡科学标准的人越来越多,此次冯碧仪和夏光霞捐赠的器官都是按脑死亡标准来进行的。可以预料,当更多的器官捐赠者像冯碧仪、夏光霞和其家人一样接受并选择脑死亡标准,供体器官特别是高质量的供体器官会越来越多,也就会有更多的生命得到拯救和再生。当然,与中国文化吻合而独创的心脑双死亡标准也不失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方向,即在判定脑死亡后,维持器官供氧,保持器官活力,等心跳停止后,再获取器官。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器官移植学会都认为,心脑双死亡标准是中国对世界器官捐献的贡献。

  此外,中国人捐赠器官还有一种更新颖的接力形式,即器官的再捐赠。2015年春节前,山村教师蒙瑞江离开了人世,父母代他捐出了肝、眼角膜,以及那颗曾在别人身上、移植到他身上的生长了两个月的肾。这例手术据称是中国第一例移植器官再捐献手术,这也意味着,器官捐赠在我国有了另一个渠道。尽管这一方式获得的器官不会太多,但爱心和善意的感召力是无穷的。

  只要方向正确,制度合理,就会有更多的人捐赠器官,也就有更多的生命会得到拯救和延续下去。(2015-02-27 06:19:29)

  【延伸阅读】4岁男孩器官捐赠:“宝贝,换一种方式好好长大”(2015-04-14 12:15:18)

  【延伸阅读】香港近三千人待器官捐赠 官员吁勿因“换错心”事件犹疑

  中新社香港6月1日电(记者 贾思玉)早前香港发生一宗“换错心”医疗事故,引起舆论关注。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1日表示,目前香港有近3000人正在轮候器官捐赠和移植,希望上述事件不会影响市民捐赠器官的意愿,他强调,香港器官移植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国际扶轮3450地区与香港八达通卡有限公司,1日合作推出一款宣传器官捐赠的“扶轮八达通”。高永文到场支持并致辞指,对于某些器官衰歇的病人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方法。他呼吁市民用各种方式表达愿意捐赠器官的意向,亲人则应尊重和给予支持。

  香港玛丽医院日前发生一起心脏移植血型错配事故,现正调查原因。高永文说,接受心脏移植的女病人现时情况稳定,他呼吁市民对香港医疗体系保持信心,亦希望进行器官移植的医护人员维持士气。

  “如果有人去世,一、两天内就要决定是否捐赠器官。”玛丽医院器官移植联络主任古慧敏在此间分享工作经历称,她要在短时间内说服死者家属,这十分困难。而曾接受肺脏移植的康复者吴家明说,器官捐赠者及其家人帮到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受捐者一家人乃至一个家族。

  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卫生署“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已登记人数达12.5万;与此同时,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有接近3000名,当中肾脏病人占多数,病人和捐赠者比例为20比1。对比亚洲及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香港器官捐赠者比率偏低。(2013-06-01 19:37:20)

  【延伸阅读】港报:香港大力宣传器官捐赠使数量倍增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2003年SARS袭港期间,时年23岁的香港人伍梓谦因肺有血痰,一度被“断错症”当SARS病人治理,误服食类固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患上心脏衰竭,3年前心脏功能一度只剩下两成,排队换心期间,幸得身边爱人不离不弃,甚至愿意为随时离世的他诞下爱情结晶,终有幸有捐赠者愿意遗爱人间,令他及时换得新心,现能积极面对人生,珍惜一家三口共团圆的时光。

  香港移植运动协会及医管局数字显示,港人于6至8月捐赠器官者及捐出器官的数量均倍增,相信与遗爱活动的宣传增加有关。

  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23岁的伍梓谦因吐出血痰,被医生误诊为SARS病人,在医院被隔离两个月,医生并处方重剂量的类固醇药物,其后才证实他是患上心脏衰竭。伍初悉病情,心想自己正值壮年,极抗拒换心手术,对医生劝喻一直采“拖字诀”,只以药物治疗,延误了换心时机。

  伍梓谦患病期间,幸得当时恋爱5年的女友不离不弃,二人更于2004年结婚。伍太说,顽疾令二人更珍惜对方,“搵唔到比佢更适合(我)的人(找不到比他更适合我的人)”。面对丈夫随时会离世,伍太当年主动希望要生一个儿子,儿子于07年出生。

  儿子出生后,伍的病情急转直下,心脏功能一度只剩下两成。伍太除悉心照料丈夫,也要背起经济重担,每日下班后就从天水围远赴港岛的医院探病。伍终在09年获捐赠者及时捐出心脏,才令他重获新生,他感激捐赠者的无私奉献,令他不再害怕将来。

  本年度下半年的器官捐赠有大幅增长,1月至5月共有12名捐赠者,捐出了30个器官,6月至8月则有22名捐赠者,捐出了67个器官。网上登记器官捐赠,也由6月份不足2000人登记,至8月份升至逾5000人。(2012-09-24 14:11:00)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