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0 09:42 | 来源:浙江日报 2016年1月19日 00004版 | 查看:4220次
树立的是雕像,更是共同价值。“拾荒老人”等人们身边的最美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为核心价值观注入鲜活的力量
雕像留住故事,传承共同价值
赵查理
为“拾荒老人”韦思浩塑像,这一提议有很多人乐见其成。事实上,用这种仪式化的纪念方式缅怀普通人,不是第一次。杭州“天使之手”塑像是为了铭记勇救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昆明“海鸥老人”塑像是为了留住常年喂食海鸥的吴庆恒老人的身姿。与其相比,韦思浩在图书馆认真阅读的镜头也担当得起平凡之美。再说,如博尔赫斯所言:“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拾荒老人”已成为杭州图书馆“平等、免费、无障碍”理念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其实,人们早已在心中为他留下了位置,为他塑像或用他的名字命名奖学金,都是顺其自然的外在形式。人们记得他不求回报长期匿名捐资助学,记得他是爱惜图书报刊等公共资源的邻居。在高速运转和容易迷失的时代,他做出的生活选择叫人钦佩,在培育个人理性的同时,也为教育、公益领域添砖加瓦,跟平民教育家武训一样。简言之,与其说“拾荒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民众,不如说他的选择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支持塑像者也愿意做这样一个人,持续几十年做好身边小事,聚沙成塔,让自己和社会都得到提升。因此,留住他的故事很重要。
和吴菊萍、王根田等诸多“最美浙江人”一样,他们体现的精神和价值也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如今,人们讨论塑像的可行性,选择支持或者反对,都是为了明确老人与民众间共同价值的范围边界,这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我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平时不会轻易对政治、价值表态。如今,呼吁为“拾荒老人”塑像,就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用此种方式表明对理想社会风气的向往。或者说,树立的是雕像,更是共同价值,即平衡个人的自身和社会价值,接受平凡的生活,但决不虚度此生。
同时,“拾荒老人”等人们身边的最美人物,也用自己的言行为核心价值观注入鲜活的力量。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准则,民众将其和“拾荒老人”对比,并审视自己,就可以轻松地从观念转化为行为,并反哺生活。一千遍道德说教,都不如一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这种“身教”。所以,和“拾荒老人”一样的价值诉求,值得全社会一次次肯定和确认,也只有这样,建在人心之上的塑像,才能够立得长久,甚至远超那些大人物。
“退休教师”“拾荒老人”“普通校友”……这些身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化,但雕像蕴藏的价值却历久弥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民的成熟,人们会越来越频繁地捍卫维系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呼吁为“拾荒老人”塑像,就是一次难得的尝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