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9 20:35 | 来源:腾讯网 2015-06-12 第3188期 | 查看:914次
导语: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不仅常常受到意外伤害,自身的心理状况也堪忧,而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处境更为“悲惨”的群体,那就是独居的留守儿童。 他们是一种“事实孤儿”,心理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父母无法履行监护权,独居留守儿童是数量更大的“事实孤儿”
独居留守儿童是一类“事实孤儿”
在2006年民政部等15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中,“事实孤儿”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次被官方正式使用。按照学者的定义,“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或履行监护权的儿童。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由于父母入狱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离家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疾病而形成的。
如果从提供经济支持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无长辈照看,跟兄弟姐妹一起或独自生活)的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很多家长也会按月给孩子寄钱,这些独居留守儿童不应该算作“事实孤儿”;但如果从被照料和监护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的父母根本无法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也没有其他成年人代为履行,这些孩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实孤儿”。
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家里的劳动力,常常要干各种农活
这个群体的数量极为庞大
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
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独居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以西部某市为例,该市曾对全市打工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中,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其他亲人代理照料的,他们都可以算作“事实孤儿”。即便政府、社会已经开始对他们有一定的照看,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的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衍生的自杀问题。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留守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本来就高于普通儿童
由于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德和行为养成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也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
论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曾做过一个测试,作者在湖南永州的祁阳县选取两所农村初级中学随机抽选了174名留守儿童和10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并且,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
孤独倾向让老师和周围的人无法提供帮助,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则会让儿童变得更加脆弱。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有可能会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亲子之间不能相见乃至经济贫困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从而受到伤害。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为更严重
自杀意念是指体验自杀行为的念头,是自杀死亡的最强烈的预报因子。《中国公共卫生》曾刊登过一篇关于西南某省儿童自杀意念率的研究成果:对该省81个行政村3745名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88%,高于非留守儿童的9. 40%。同时,朋友数和关爱活动对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有影响——有2个或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朋友数少于或等于1个的56%,接受关爱活动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未接受关爱活动的一半左右。
尽管关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是否更高,还缺乏权威的研究结论。但有学者指出,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与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率有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留守儿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就更低;如果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过多的忧虑,心理负担会更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的念头。
独居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相比,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几乎没有了家庭关系的关爱;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监管,对于自己的学业更不用心,成绩常常也更差,更难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也更不容易交到朋友;而狠心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的家庭,其经济状况一般也较差,这无疑也会增加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其更为自责和敏感。
解决独居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权宜之计,更需长远之举
“全托式”寄宿学校可能是解决当下独居留守儿童安全的权宜之计
随着近年来教育投入的增加,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费用不断减少,上学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已经不是负担。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农村辍学儿童中极少数是因贫辍学,多数是学生随家长工作地区变化而流动,未能及时转学。
不过,农村公办中小学并没有并未因免费而吸引更多的生源,相反,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却非常火爆。今年3月,新华社以《免费学校缘何竞争不过收费学校?——河南省平舆县寄宿制学校红火调查》为题,对这种现象进行的报道。实际上,民办寄宿制学校的收费并不便宜,有的学校每个学期要收费2200元,但依旧火爆。以平舆县为例,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6万人,其中寄宿生达5.6万人。
外出务工家长之所以愿意把留守儿童放在这样的学校,安全考虑是重要原因。这种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管吃管住,还有人专门辅导学习,孩子安全有保障;另外,这些学校教学质量高,能够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
按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864元,依此来看,如果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每个学期2000多元的学费并不算重。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归根结底,这样“全托”式的寄宿制学校只能防止农村留守儿童免遭外部侵害,以及让孩子有伴,部分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和父母分离,如果不能创造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条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依旧让人担心。
让孩子能够和父母进城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即便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一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并不能很好地履行作为家长的责任,甚至还有家暴行为,但这是另一个需要解决问题。通常来说,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是更好的安排。
然而,对于务工者来说,“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已是常态,尤其是对于西部很多偏远山区农民来说,进城务工是脱贫的唯一选择,然而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很难来到城市。
中国的大都市和印度、巴西等发展国家的大都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贫民窟,城市更加整洁。专题《五个孩子如野草 贫贱家庭百事哀》中指出,全世界解决“三农问题”,几乎走了同样的一条路——即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融入工业化,然后释放农村土地,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职业化。而这种转移,必然会在城市形成移民(贫民)住宅区。无论是当年的欧美,还是现在的南美印度,都有城市贫民窟。然而中国却走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不允许有贫民窟,却允许有工棚。工棚和贫民窟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只能住劳力,后者却能住家庭。
印度都市中高楼旁就是大片的贫民窟
中国这种只允许青年劳动力进城前来做贡献,不允许他们的孩子来“添负担”的做法,不仅让父母和孩子被迫分离,还让他们身边的孩子面临诸多难题。正如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的,我国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有的地区超过10%。而儿童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儿童学生随家长工作地区变化而流动,未能及时转学。
试想,一个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的普通农民工子弟,由于没有本地户籍,父母要办几十个证明才能让他入学,稍有不慎可不就很难及时转学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被迫辍学。一旦辍学,孩子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结语
独居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上是“事实孤儿”,在心理上更是存在种种问题。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停留在给他们温饱,不让他们受到外部伤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样重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