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获奖者事迹介绍 (3图)

发布时间:2015-10-22 11:28 | 来源:大河网 2015年10月14日07:32 | 查看:1257次

  编者按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身边人,又是时代的英雄。没有豪言壮语,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演绎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了中原大地,激励着中华儿女。10月13日上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经过层层推荐,本届共评选出“全国道德模范”6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65人。其中,我省共有李江福、许光、赵小参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全收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江福:用良心做事靠诚信盖楼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获奖者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人物


  □本报记者王平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2岁的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江福,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30年,他一直秉承“用良心做事,靠诚信盖楼”的理念,先后按期建造1000多栋楼房,没有出过一次质量问题,没有拖欠过工人一分钱,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等各种奖励160多项。


  “盖楼是个良心活,我这辈子绝不搞豆腐渣工程!”李江福以实际行动验证了“扎根”在心里的这句话。在施工过程中,他对工程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都要亲自查验把关,为此还在工地专门建有标准样板展示区,主动接受业主监督。2005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施工中,他发现框架填充墙砌体的砂浆标号偏低,毅然决定将已经砌好的五道墙全部拆除返工;2009年底,在承接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新村建设工程中,面对开工后材料价格比签订合同时升幅较大的情况,他坚持不向甲方提任何条件,按时、优质完成工程,确保移民如期喜迁新居。


  为了让民工兄弟的辛苦劳动得到实实在在的“兑现”,李江福常说:“再难也不能亏了民工兄弟。”1998年春节前,为了让工友们回家过个好年,李江福带着财务人员冒着大雪奔波了两天两夜,终于在腊月二十八下午从三门峡赶到林州,将凑齐的工资款连夜发放给民工。2007年底,因业主拖欠了工程款,他竟卖掉家里的房子,硬是赶在春节前向民工足额发放了工资。2011年,合作多年的包工头杨志强突然患病去世,面对很多没有书面凭证且未结算的项目款,李江福仔细盘点结算,亲自将96万元工程款送到杨志强妻子手中。


  李江福不仅立志将每栋楼都建成“诚信大厦”,还把每个工地建成“诚信学校”。他在工地设立了道德讲堂、诚信课堂,还与每位民工签订《诚信责任书》,先后带领过14万多人次农民工,其中300多人已成为遍布全国各地的诚信建筑骨干。在2014年,李江福发起成立了“新乡市企业诚信联盟”。他本人先后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许光:放弃似锦前程扎根大别山下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获奖者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人物


  □本报记者李旭兵


  上世纪70年代,有一部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曾轰动全国。片中主人公——那个机智勇敢、百折不挠的“潘冬子”教育影响了几代人。然而,直到几年前,人们才知道“潘冬子”原型,原来是著名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一生扎根信阳大别山下的许光同志。


  作为我军首批大学本科毕业的海军第一代舰艇长,许光本可拥有前程似锦的军队生涯,但他却回到大别山革命老区,满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老区建设和家乡人民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


  那是1965年,许光接到父亲许世友的电话,要他回到信阳老家替父尽孝,照顾病重的祖母。半年后,祖母病故,许光本可以重返海军,然而在家乡的半年时间里,他目睹老区的贫困落后,深感家乡的建设需求和老红军及革命遗属需要照顾,便毅然选择了留在家乡。


  上世纪60年代末,新县贫困落后,时任县人武部军事科长的许光主动请缨,在海拔3000米的大别山主峰建设微波站;他又带领民兵架设新县第一条35千伏高压线路,结束了新县世世代代不通电的历史,全县沸腾了!


  任县人武部副部长的20年间,许光走遍了新县的山山水水。下乡期间,他与老百姓同吃同住,立下了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三不”规定。


  转业到新县担任领导职务后,许光依然保持本色。1987年新县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许光连夜乘车赶赴爆发山洪的某乡。当时路面被洪水冲毁,吉普车栽进被水淹没的深沟里,巨大的惯性把他撞出挡风玻璃,头部缝了30多针,牙齿也


  被磕掉了几颗,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可是苏醒后的第二天,许光又悄悄地离开医院上了前线。


  近些年,许光的家越搬越小、越搬越简陋。在人武部时,他可以分一处团职房,却主动让出。转业后,县里照顾他一套较宽敞的院落,没住两年,县机关盖家属房时征不到地,他二话不说,主动提出拆掉自家院落,把地皮无偿让出。楼房建好后,他只要了一套最小的仅60平方米的两居室。


  2012年5月,许光在体检中被查出患肺癌晚期,病重时住进了武汉总医院。军区首长和院方要给予特殊照顾,他坚决不同意,并提出“三不”原则:不用进口的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组织添麻烦。得知患癌的实情后,许光坚决拒绝治疗,回到了他热爱一生的家乡和父老乡亲身边。


  许光一生恪守清贫,但对老红军及遗属从来慷慨大方。多年来,他累计资助老红军10多万元。2013年1月去世前夕,他又将自己毕生积蓄的20万元存款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赵小参:弟妹们的好嫂娘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获奖者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人物


  □王绿扬


  10月12日,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赵小参家传出阵阵笑声。院子里,赵小参正开心地与前来看望她的婆家二弟、三弟聊着生活的近况。


  瘦弱,皮肤黝黑,这是赵小参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样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30多年间先后抚养婆家的5名弟弟妹妹成家立业,被


  弟妹们发自内心地称为“嫂娘”。


  1979年,26岁的赵小参嫁给了同村的李雪太,婚后的日子虽然贫苦,但在夫妻俩辛勤劳作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长,1983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了5个婆妹、婆弟,其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6岁。借钱将公婆安葬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妹,赵小参辞去工作,节衣缩食、辛苦劳作,每天为大家洗衣做饭,全身心担起了全家的重担。为了省钱,她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7年过去,她让两个妹妹顺利出嫁,帮二弟、三弟盖起了新房,各自成家立业。


  1999年,赵小参开始为四弟张罗亲事。手上没有钱,赵小参就独自到广州拾荒挣钱,终于凑足了15000元建房钱,还把儿子的宅基地让出来为四弟建起了新房,四弟不久就成了家。而赵小参的儿子却因没有新房,与女朋友分了手。眼看


  着最艰难的日子就要过去,赵小参却在2002年被查出患了食道癌。闻讯后,乡亲们纷纷赶到医院看她。坚强的赵小参先后做了3次手术,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经过5年的治疗,她最终康复了。


  30多年间,为抚养弟弟、妹妹加上自己看病,赵小参家欠下了5万余元的外债。虽然弟妹们多次提出要帮助她偿还,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在弟妹面前我是大嫂,这是我应负的责任。只要你们过好各自的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去年,赵小参终于还清了欠下的所有债务,堆积在心头多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如今,看着弟弟妹妹都有了自己美满的生活,两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赵小参说自己很幸福。“弟弟妹妹们过得好,孩子争气,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我已经很满足了。”赵小参说。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