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屠呦呦拿下中国首个诺贝尔科学奖(4图)

发布时间:2015-10-06 10:31 | 来源:现代金报 2015年10月06日 第A2版 | 查看:11058次

记者打电话到她在北京的家,她正忙着招呼来道喜的同事 
接电话的丈夫转述她的话:“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 新华社发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 新华社发


屠呦呦校友学籍册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新华社发

  昨天傍晚开始,朋友圈里被一则消息刷屏: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及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不过对于宁波人来说,这个屠呦呦是咱们老乡。

  □通讯员 陆雁 记者 章萍

  呦呦 鹿鸣

  屠呦呦是谁?

  本报记者曾两次采访她

  当时她正一步步接近诺贝尔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的9月,本报曾经报道过她的故事。

  为什么会报道?

  那个时候,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时值美越交战,美国政府称,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加入新药研发工程。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但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但是,2011年获奖时,不少人注意到,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两院院士头衔。网络上,关于她的介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如果不是这次获奖,百度上很少能搜索到她的东西。

  再一次采访她的事迹还是今年的事情。

  因为今年6月她又获得了另外一个奖,这个奖叫沃伦·阿尔珀特奖,理由还是奖励她在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的重要发现。“沃伦·阿尔珀特奖”,是由沃伦·阿尔珀特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授予的,由已故慈善家沃伦·阿尔珀特先生于1987年设立,以推动人类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51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7位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当年有多拼?

  为了工作常拿自己做实验

  结果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

  屠呦呦是地道宁波人,她老家在海曙区开明街一带。

  她中学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宁波中学51届(春)高中毕业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是当时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药学。

  这些年,她始终和高中的学校有联系。10多年来,宁波中学2个月一期的校报,一直都在寄给屠呦呦,从未间断。

  同学老师眼里,她是怎么样的人?

  她的同学眼里,别看屠呦呦现在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当年长得还蛮清秀,梳着麻花辫。

  宁波中学时的同学翁鄮康回忆说,当时男女同学之间很少说话,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只是觉得她为人很低调,表现也不是很突出,但是读书却很认真。

  “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在同学当中,也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翁老回忆说。高三毕业后,翁鄮康在上海参加海关培训,次年就到北京海关工作,到了北京,才知屠呦呦考到了北京大学。

  “之后的联系是宁波中学在北京成立了校友会,因为是同学,我们的交往就多了。”翁鄮康说,后来在聊天中,就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有一次,屠呦呦曾经悄悄告诉老同学,为了工作,她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结果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

  这位女科学家生活上是个粗线条,这是校友陈效中对她的印象:不太会照顾自己,比如有一次身份证没了,我帮她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同学们都笑话她。成家以后,家务活也不太擅长,她的先生分担较多。

  “她还有点马虎。”他回忆说:还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来宁波开会,她因为有事单独回北京,结果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她下车走走时,火车却开走了。尽管在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但工作中,屠呦呦十分严谨,兢兢业业。

  宁波中学教他们政治的班主任徐老师曾回忆屠呦呦说:“不是很活跃,话不多,很爱读书,总是低头看书,从小就是一个爱做学问的人,总是在很认真地读书,不爱参加娱乐活动。”

  ■获奖感言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

  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诗经》。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或许从未想到女儿会与那株小草结下不解之缘,继而让传统中医药在抗击疟疾方面大放异彩。

  其实早在4年前,屠呦呦就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美国拉斯克大奖。她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昨天晚上9:25,记者辗转打通了屠呦呦北京家里电话。她的丈夫李廷钊告诉记者,屠呦呦单位的同事现在正在和她谈话,都是来道贺的,不方便接听电话。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也是从电视里知道获奖的消息的,之前一点也没有想到,心情有些激动。

  李廷钊说之前有记者打电话问屠呦呦获奖是否意外。“她回答说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会出席12月的颁奖典礼吗?”

  李廷钊说:“85岁了,年纪大了,身体不怎么好,老年病很多。所以不确定,如果身体允许,就会去领。”虽然退休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屠呦呦还是会去单位,还是坚持在做研究。

  食野之蒿

  为什么颁给她?

  因为她和青蒿素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生物的复杂世界中,既有我们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也有微小至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生物菌群。其中,一些寄生虫会给人类带来致命的伤害。

  5日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们,分别发现了青蒿素和阿维菌素,可以有效治疗疟原虫和线虫两大类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为人类对抗寄生虫疾病的斗争找到了新方法,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手段、改善人类健康。

  在艰苦条件下提取青蒿素

  人类对疟疾的存在早已知道,这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它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因单细胞寄生虫——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发热并在严重情况下造成脑损伤和死亡的疾病。目前,每年还有45万人被疟疾夺去生命,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使用氯喹或奎宁,但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方法成功率不断降低,疟疾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

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1971,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

“中国神药”造福世界

作为“中国神药”,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击疟疾中显示了奇效。20045,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事业带来了曙光。世界卫生组织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

对于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获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所长、抗疟疾药物研究专家彼得·泽贝格尔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这绝对是“实至名归”。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特别是儿童的生命,这项长期且艰难的基础性研究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将诺贝尔奖颁给这项“对许多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伟大研究”再合适不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指出,青蒿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世界上每年有约两亿人感染疟疾,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救10万人的生命。

李克强祝贺屠呦呦获诺奖

新华社北京10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宁波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金报讯(记者 樊莹)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5日中午11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宁波籍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共同分享该奖项。

昨天晚上,宁波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发去贺电表示祝贺。贺电说,欣闻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人,倍感高兴和振奋。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宁波人民的骄傲,谨代表家乡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屠呦呦,女,193012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曾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她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网友热议

“奶奶的名字好萌!太厉害了!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消息一出,网友们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纷纷留言发表看法。那么,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祝贺:“实在难得”

记者梳理新华社客户端数千条网友评论发现,“祝贺中国科学家”、“太难得了,值得庆贺”、“屠呦呦恭喜啦”、“了不起的医学家,当代的李时珍!恭贺恭贺!”的声音成为主流,网友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也被大量转发,网友同样纷纷表示祝贺。网友“熊猫小弟2077”说:“恭喜贺喜,现在中国人在医药学界也获诺贝尔奖了。”网友“曾經最美_Paul”说:“恭喜女科学家屠呦呦获此殊荣,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自豪:“中国人的骄傲”

许多网友表示,此次屠呦呦获奖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网友“剩下exo回忆”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感到非常骄傲,中国终于又出了诺贝尔奖。”网友“把伤痕当做酒窝520”说:“这一刻流泪了。”

记者发现,网友在自豪的同时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信心大增。网友“张国勋001”说:“盼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是不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也有网友认为,此次获奖只是一个开端,未来我国会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网友“古月依然照今人”说:“不是有人一讲到诺奖就泄气、唱衰吗?面包会有的,诺奖会有的,人家有的好东西,我们也会有的!

幽默:“名字萌萌哒”

互联网上从不缺少幽默精神,遇上这么大的喜事,网友也没忘了展现自己善意的幽默,对这位年过八旬的诺贝尔奖得主表达网络时代的崇敬。

网友“水果宾治大魔王”说:“奶奶的名字好萌!太厉害了!”网友“怪阿鱼”则说:“厉害的人名字也可爱!

还有网友将屠呦呦的名字和科研成果联系在了一起。网友“本来是杨倩”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鹿鸣》,这句产生于先秦时代的诗歌,冥冥之中蕴藏着几千年后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屠呦呦,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太神奇了。”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105日电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