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家长如何不焦虑(图)

发布时间:2015-06-26 11:0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年06月26日 第07版 | 查看:1009次

 CFP供图

  ■本报记者 杨咏梅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现在的高三家长一样,焦虑的是怎么才能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才不浪费孩子12年寒窗苦读考出的珍贵的每一分。

  当家长的,一般会从这几个角度帮孩子选专业——

  A.计算机专业好,以后好就业;

  B.金融专业不错,出来收入高;

  C.学航天吧,爸爸妈妈在这个行业同学朋友多,能帮上你;

  D.千万别学艺术,不靠谱,不稳定;

  E.师范类挺适合你的,你不是挺喜欢小孩子的吗?

  这几个家长常用的理由,来自近几年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真实的故事。

  小A是一个男孩,成绩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父母认为男孩子学计算机好就业,进个大公司,稳定又踏实。于是孩子听父母的上了北工大。大学四年成绩平平,一直没找到感觉。大学毕业以后死活不愿意再按照父母的规划生活,到清华大学花两万多元报了个室内设计班,一年以后自己开装修设计公司,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中干得非常轻松愉快。

  小B是个女孩,成绩偏上,一直是不让父母操心的乖乖女类型,高二时提出来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动漫系。她妈妈是北大毕业的,一听就给否定了:你一天画画都没学过,怎么考?这个专业以后就业什么样都不知道,别想了。后来孩子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拿到通知书时对爸爸妈妈说,如果家里需要我将来多挣钱,我可以去上,但我还是想学画画考北电动漫系。这次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一边报复读班,一边报画画班。这个零基础的孩子,成为画画班里最刻苦的学生,后来凭着扎实的文化课功底和绘画天分,轻松通过北电的三试,文化课成绩超过一本,成为那一届艺术和文化分双高的新生。现在是北电动漫学院院长的研究生。

  小C是个男孩,学理科,父亲在航天系统,说服孩子报了哈工大。孩子第一年四门挂科,第二年被哈尔滨的严寒冻出心肌炎,休学一年,第三年要辍学打工,坚决不念了,家长自然不同意,结果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小D是个女孩,靠文化课应该能上二本,但高三时提出来要艺考,父母一开始担心没有基础考不上,又觉得学艺术不靠谱,今后就业没把握。但孩子很坚决,家长就没坚持反对,后来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没有选择进体制内单位,很快乐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并开始考虑去英国留学。

  小E是我的女儿,一上高中就宣布要学文科,高三时提出来要学广告。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北师大毕业的,有师范情结,也觉得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就特希望她考师范类,今后当老师,受尊重,有假期,而且肯定不会失业。

  这五个故事中的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意识到了选专业其实是选人生之路,都认为职业规划其实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的。但包括我在内的家长,都陷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我们眼里的好大学好专业,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的经验去找的,我们不懂如何甄别孩子的潜能和天赋,不会帮孩子找到最能发挥天赋的领域,不知道孩子迈出这一步实际上就开始构建一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了。

  一句话,我们大多看重的还是外在的成功而不是内在的幸福,即使意识到孩子未来的工作最好跟兴趣和天赋相结合,那也是基于粗浅的认识。我们发现自己其实不那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科学、理智地为孩子开启一个高质量的职业起点,因为这是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的。

  了解到人力资源专家罗赢的天性类型测试以后,我想到了我家阳台上的两盆绿植。原来是一个小盆景里矮矮的植物,后来叶子边长出很多小叶子,就顺手撸下来扔到一个空花盆里,几乎没怎么管它,没想到它越长越高,长到一米多高时还开花了,而且花期特别长,开得很舒展。

  原来,这种植物能长多高,取决于你给的花盆有多大、土有多深。我们家长眼中所谓好就业、收入高、朋友多、稳定、适合等标准,就像这个小小花盆里浅浅的土,很可能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花盆、多深的土,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拥有舒展的人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起点。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