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的生命之歌——追记为抗击非典殉职的梁世奎

发布时间:2008-11-25 08:00 | 来源:搜狐网 2003年05月04日03:58 | 查看:8856次

  本报记者 罗盘 安洋

  编者按

  今天,本报推出这篇报道,向读者介绍又一位在救治非典患者的工作岗位上献出生命的人民好医生——梁世奎。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的光辉,看到了我国医疗工作者敬业精神的一个缩影。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人民的好医生是一个群体。在当前规模恢弘的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梁世奎医生动人的故事,是我们优秀白衣天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奋不顾身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人民赢得生活的安康与宁静,人民感谢他们!

  2003年4月24日8时10分,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共产党员梁世奎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他始终与非典搏斗,救治患者,鼓励同事,宽慰病人家属……人们说,梁医生用行动谱写了!“战斗已经打响,我怎能离开战场!”他用生命书写无畏的美丽,也书写了必胜的誓言3月23日,高热咳嗽、脸色青紫的57岁女病人谢某,住进了山西省人民医院,病魔从这时起逼近了主持急诊科工作的梁世奎副主任。经确诊,病人所患的就是人们闻之色变的非典型肺炎。大夫们知道,这位病人刚刚逝去的唯一儿子,就是被她感染致死的。梁世奎不假思索地在主诊大夫的病历栏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护士麻洁追忆道:“每逢危重病人,梁主任都要亲自问诊,我们也习惯了,真后悔没阻拦他。”倒是他的一位同学给他拨了个电话:“老梁,广东的老朋友给我来过电话,非典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你可要当心。”老梁笑了,认真地说:“我知道这些。但山西的战斗已经打响,我不能离开战场!”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到25日,情绪更加焦躁,一再向老梁提出条件。“不让我看到儿子,就是逼我跳楼。”母子连心的直觉或许已让她知道了儿子的不幸。梁世奎体恤病人的心情,揣摩她的心理安慰道:“为了你和你的亲人,我们不能这样做。”怎料,连下床都困难的谢某,翻身向窗口爬去。梁世奎和在场的护士们奋力将她抱住。这天晚上,梁世奎做好了为谢某进行切管开放通氧的方案。26日,患者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急需切开气管进行给氧治疗。有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气管切开后,患者的病毒会大量涌出,在场者被感染的几率极高。情况危急,刻不容缓,梁世奎一大早就投入准备工作中。抢救工作按计划开始,抗炎、吸氧、镇静,病人的气管切开时,积蓄在胸腔的分泌物喷溅而出。切管、插管、清创、上呼吸机……梁世奎和在场的7名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没有一个想到过退缩,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正是这一次救治,使梁世奎没有逃过病毒的魔爪。病魔缠身,梁世奎还为他人着想。4月7日,开始发烧的时候,梁世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染上了非典,只以为是伴随自己多年的肺结核、糖尿病和高血压又犯了。他悄悄加大了自己服用的药量,自我观察治疗3天。3天后症状没有缓解,高烧不退,明显地喘不上气来,他这才告诉护士长吴变兰,自己可能被传染了。吴变兰马上向院领导汇报,请求安排这位老主任住院治疗。梁世奎起初坚持不肯住院。身在抗击非典一线,他太清楚医院所处的现状了。随着疫情的蔓延,急诊科的医护力量已明显不足。看着病人渴求的眼神,作为一个长者、一个共产党员,他不愿再让那些熬红了双眼、透支了体力的部下为他操劳!何况回到住院部,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还可能造成其他人的感染。他很乐观地告诉同事们:“不要在我身上下大功夫,我感觉好哩。我还是内分泌专家呢。”

  在院领导的坚持下,4月10日,梁世奎才不得不住进了他为之奋斗了33年的医院。然而,或许就是为别人着想的这3天,使他失去了及早治疗的机会!他在预知的生命期限里,仍然积极、热情地工作着!医院也以最短的时间专门成立治疗小组,还特别邀请广东、北京等省内外专家会诊,用最先进的手段和药物来拯救他宝贵的生命。4月24日凌晨2时,一向不愿麻烦别人的梁世奎把护士叫来,说自己情况可能有些不好。很快,医院的专家赶到了,早晨4时制定并实施了医疗急救方案。早晨6时,梁世奎还通过可视电话对前来探视的院领导说:“谢谢同志们,请领导放心,我今天比昨天好,有信心战胜疾病。”然而,两小时之后,羸弱的体质终究没敌过肆虐的病魔……此时此刻,人们的视线里再也看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只有他那亲切的话语还回响在耳畔:“我是党和政府抚养培育成人的,危难时刻就应该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这里危险,我有经验,让我来!”困难面前他从来没有畏惧过

  熟悉医务工作的人都知道,急诊科是危重病人首诊的地方,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任务繁重的科室。一些医生怕呆久了影响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干上几年大都调离。而梁世奎自1989年从内分泌科调至急诊科,默默无闻一干就是13年。梁世奎在急诊科年龄最大,职务、职称最高,当非典凶猛袭来时,他有绝对充足的理由不上前沿,但他对同事说,“这里危险,我有经验,让我来!”他和平常一样,采集询问病史,叮嘱医生用药,协调护士护理……冲锋在前。梁世奎1996年到1999年间,曾受卫生部派遣,参加援喀麦隆中国医疗队。2001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经历使他明白,战场上没有职位的高低,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是一个医生义不容辞的本分。

  解救非典重症患者,就像战士在排雷,每救一个,医务人员就有被感染的可能,而社会就会减轻一分压力。眼看着他所关爱的同事相继倒下,梁世奎心里总像有什么东西在揪着。他把惋惜的热泪压在心底,不停地多干一些,再多干一些。虽已57岁,他却主动兼起医生、护士数职,干起勤杂工的活。一天深夜,待急诊室略微平静后,他背起消毒瓶仔细喷洒每一个角落。天未亮,他又挽着袖子,将浸泡在消毒盆中的隔离衣、床单清洗干净,捞出甩干。急诊科的护士含泪讲述,进病房只要让梁主任看见,他总要提醒我们注意防护,而面对有限的、价格不菲的一次性防护用品,他从来没肯多戴一个口罩,自己的战友安全了,他才心安。大家说,他是位淳厚慈爱的长者、公而忘私的老主任。

  在梁世奎住院的日子里,医院每天上班后开会的头一件事就是研究梁主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不知多少人惦念着他的病情,“梁主任今天怎么样,稳定一些没有?”副省长王昕闻讯后,代表省委、省政府在可视电话中慰问了梁世奎同志,山西省卫生厅长李俊峰亲临病区慰问,了解治疗情况,“老梁,我们已请了最好的专家,每天都在研究你的病情,请你放心,我们每时每刻都和你在一起。”梁世奎则坚强地说:“感谢医院对我的照顾,我还会重返工作一线。”

  他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刚调入这个科,他便从制度入手,和全科的同志们一道制订完善了《急诊患者住院交班记录》、《急诊患者手术反馈单》、《急诊会诊登记表》等,使急诊工作进一步完善,急救工作更加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就在他病逝之前,还和大家一道研究讨论科内细化按劳分配的具体办法。他的身躯倒下了,他的精神却树起一面迎风的旗帜。医护人员说:“我们的名字就是梁世奎!”

  梁世奎曾写过这样一段誓言:“岗位就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属于人民!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

  如今,梁世奎倒下了,他用生命树起一面鲜艳的旗帜,凝聚着白衣天使们并肩奋战,同病魔作着殊死的搏斗。当我们前来采访时,他的战友们都在第一线穿梭着,我们只好用电话采访。电话中,朴实的话语再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现在请把多一点的时间给我们用来和死神搏斗,没有理由松懈!”我们想知道更多的被采访的白衣天使的名字,他们大声说:“我们的名字就是梁世奎!”我们只能从医护人员的胸牌看到他们的名字。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们找到了梁世奎上大学时的老师常桂珍,常老师未语眼眶已潮红:“任劳任怨、勤恳豁达是他的性格,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在他最后的时间里一直看护着他的急诊科护士长吴变兰哽咽着:梁主任在呼吸已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放不下前线的事情,在电话中时断时续地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保存有生力量,为病人把好关。他还宽慰前来看望他的省领导、院领导:“我今天比昨天好,我有信心战胜疾病。”

  泪水模糊了护士麻洁的视线。她说,几天前,梁主任还和大家一道研究讨论科内细化按劳分配的具体办法,为完善急诊科的工作操碎了心。他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太少太少,经常见他凑合着吃点饭就回到了工作岗位。2000年住进的新家,至今只简单装修了一半……院长张汉伟一提老梁便热泪盈眶,“梁世奎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向组织提一点要求。”

  “老梁这个人一直把急诊室当成自己的家,疾病突然袭来的时候,他是迎着上去的。虽然他有退缩的理由,但他绝不当逃兵。他曾说,对这个病,我就是一道堤坝。尽管他倒下了,但我们为他自豪!”梁世奎的爱人白翠莲大夫含着泪这样说。

  噩耗传至梁世奎年过八旬的母亲那里时,坚强的母亲哽咽良久,缓缓地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如果不是,请组织上追认他为共产党员吧!”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