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哥”何国苗:我想温暖更多的人(图)

发布时间:2014-02-01 20:25 | 来源:新法制报 2012-10-19 02:27 | 查看:5023次

25年捐出1700万元 全家挤在一间30m2的老房子里

  核心提示

  浙江省诸暨市48岁的何国苗,在25年前一次性捐出自己多年的积蓄1.1万元,用于村里修路。从此,他投身公益事业,至今为家乡诸暨捐出了1700万元。在媒体曝光之后,人们好奇地发现,事业上,何国苗有87项发明曾获国家专利。生活上,全家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人们因此称他为“公益哥”。

  在多年投身公益事业之后,何国苗领悟到,“不要吝啬你的热心肠,公益不是你必须要捐多少钱,而是有一颗温暖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亲力亲为做公益。”

国苗爱心楼捐赠仪式(左为何国苗)

  何国苗

  ●1964年6月24日出生

  ●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矿亭村人

  ●获87项国家专利

  ●捐款1700万全家却挤在30平方米老房子里

  ●被网友誉为“公益哥”

  第一次做公益捐出所有积蓄

  旁白

  25年前的1987年,何国苗第一次投身公益时,一股脑将多年来的积蓄1.1万元全部捐出。在那个年代,1.1万元可谓巨款。从此,在公益之路上再没有停歇脚步。

  新法制报:1987年捐出1.1万元,当时因何事而捐?

  何国苗:那时候是村里要修路,我觉得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大好事,所以就捐了。

  新法制报:你当时一年工资多少?

  何国苗:我当时从事艺术雕塑,能有几千元的年收入,1.1万元是我几年的积蓄。

  新法制报:一次把几年的积蓄捐出去,家人怎么想?之前有沟通吗?

  何国苗:没有何家里人沟通,所以开始的时候我老爸很生气,因为那1.1万元是巨额,也是我家全部的积蓄。经过慢慢地沟通,全家也就理解支持了。

  在井冈山为敬老院捐款5.5万

  旁白

  2004年,何国苗在江西井冈山投资创业,在一家敬老院看到老人们用压水井打水,便捐出5.5万元把自来水送到了每个房间。老人们跪拜着感谢时,他泪流满面,这也成为他最难忘却的记忆。

  新法制报:而后一直坚持做公益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何国苗:童年时父母生病丧失劳动力,家庭特别穷,靠社会的资助成长起来的。现在我有条件了,理所应当回报社会。

  新法制报:你的捐款主要投向那些方面?

  何国苗:关爱老人、助残助困、学校优秀学生等。

  新法制报:多年来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一次捐赠还记得吗,能回忆一下印象深刻的细节吗?

  何国苗:2004年在井冈山投资,看到桥头敬老院的老人用手摇抽水井打一小桶水,需要两个人摇,一个人加引水,一个人提水桶,艰难地抽很久才能抽满。看到他们如此艰辛,我出资五万五千元给敬老院每个房间安装好了自来水。当全体老人跪拜着感恩时,我突然为他们流下了心酸的泪。这是我最难忘的。

  87项国家专利支撑公益事业

  旁白

  2012年,何国苗的公益事业达到了1700万元。公益事业背后是他对汽车用品、消防器材和生活用品方面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先后获得87项国家专利。“我初中未毕业,所以捐助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激励他们刻苦学习。”

  新法制报:您最多的一次捐款是多少钱?

  何国苗:就在今年8月份,我向诸暨市慈善总会捐出了1000万元。加上2004年开始的每年收入10%的捐款计划,到目前捐款一共超过了1700万元。

  新法制报:这么大力度的捐款和你不断的发明创造之间,有联系吗?比如为了做更多的公益,需要你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何国苗:发明创造是我童年时就有的兴趣爱好,将爱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也给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由于贫困,初中未毕业我就辍学了,导致我所有的发明没有科技含量,开拓市场后生命力不强,我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要帮助一些贫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激励他们刻苦学习。

  新法制报:自己觉得最喜欢一项发明是什么,能简单介绍下发明的过程吗?

  何国苗:我的发明主要涉及汽车用品、消防器材和生活用品。发明都是来自于生活,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我萌发了灵感。每一项发明都是要花很长时间去试验的,每一项专利产品开发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有时候会因为一个细节废寝忘食去琢磨。

  新法制报:发明创造过程中碰到过挫折,想想需要做的公益,会不会重又信心百倍?

  何国苗:是的,只能把我的事业发展下去,才能有条件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必须努力。

  新法制报:据说你将收入的10%用于公益,那你的公司经营情况能支撑你这样一路做下去吗?

  何国苗:因为公益一直在我心里,所以我会努力地坚持下去。

  全家挤在30m2的老房子中

  旁白

  豪捐的背后,何国苗带着全家人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面。连他女儿都说:“房子太贵了,把钱省下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比我住新房更快乐。”

  新法制报:其实大家挺好奇,你是有能力改善自己住房条件的,为什么不去改善?

  何国苗:其实我们的老房子重新装修了,生活设施齐全。我们不换房子是因为我老母亲83岁了,这个房子有太多她的回忆。老年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她喜欢住在这里,我们为

  了方便照顾她就跟他一起住在老家。有我们陪着她,她也不会孤独。

  新法制报:据了解,您女儿拒绝了您为她买一套房子作为结婚礼,她也认为应该帮助更需要的人。但其实在经济上,你本身不会存在压力吧?

  何国苗:是的。我几次付了定金准备给她买房子,她都偷偷地退了。她对我说:“老爸,房价太贵了,现在没必要买房子,我相信自己以后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财富,把钱省下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比我住新房子更快乐。”

  新法制报:对社会豪捐却对自己苛刻,除了你女儿,您家人在这方面的观点和您有没有过冲突,您和家人是怎么沟通的?

  何国苗:我从第一笔捐款到现在也20多年了,感恩是我们全家人的信念,全家人都很支持,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新法制报:想过事情曝光后,社会影响这么大吗?

  何国苗:做梦都没想过!我觉得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新法制报:没有跟风上门的“劝捐者”吧?

  何国苗:有啊,朋友都劝我,要捐也要捐给有影响力的明星、知名人士,不能捐给低层贫困的人,他们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回报。

  “希望更多的人亲力亲为做公益”

  旁白

  在多年投身公益之后,何国苗领悟到,“不要吝啬你的热心肠,公益不是你必须要捐多少钱,而是有一颗温暖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新法制报:您对媒体公开露面并不多,请问是刻意回避媒体宣传吗?对媒体宣传有什么看法?

  何国苗:主要是我觉得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事的人也很多,我算不了什么,而且我不太会讲话,我的普通话实在太差了,女儿常说我讲的是诸普话,哈哈。

  新法制报:你付出这么多,回过头来看,您自身对公益的看法是怎样的?对自己怎么评价?

  何国苗:不要吝啬你的热心肠,公益不是你必须要捐多少钱,而是有一颗温暖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

  新法制报:会继续拿出收入的10%做公益吗?这方面有怎样的长远考虑?

  何国苗:其实现在的捐款已经超过了(收入的)60%了,但也不影响我事业的发展,我还会有计划地做下去。

  新法制报:按照您对公益的理解,是不是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做公益?您有什么建议?

  何国苗:公益不分大小,社会需要热心肠,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纯粹地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这样你会很快乐。

  新法制报:您对捐出去的钱有没有过对受捐者如何使用方面的监督?对接受捐款的人有什么要说的话,希望他们在得到帮助之后如何回馈社会?

  何国苗:有的。我只是希望他们能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乐观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能够把爱心传递下去,量力而行,帮助需要真正帮助的人,温暖更多的人。

  ◎文/记者尹剑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