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提倡离开“活动”来读书

发布时间:2014-01-03 14:30 | 来源:江淮晨报 2013年4月26日A02版 | 查看:1023次

  安徽省图书馆已举办三年的“优秀书刊漂流阅读”活动今年第一次和高校合作。近日省图携1000多册新书来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合肥工业大学,希望为同学们创造别开生面的阅读平台。据悉“图书漂流”活动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再让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书香漂流。该活动4月19日启动,至12月23日结束。(《合肥晚报》4月24日报道)

  为纪念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忌辰,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当日就有某媒体官微发表评论说:“今日不开卷,更待何时?”但其实读书与“活动”以及“节日”关联甚少。

  没有人口头上会反对读书,而且大家总是或多或少在读书。然而在当下社会和传播环境中,读书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又使人很难逃避这个话题。当前文本阅读受到的冲击极其巨大,其社会后果值得关注。电视等视觉信息抢夺注意力是重要原因,麦克卢汉当年最早敏锐察觉此点。而网络传播兴起后,文字材料本身的“洪流”使阅读“碎片化”“浏览化”同样不可忽视。同时,升学、就业、生活的压力进一步导致了阅读的式微。

  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单倡导读书的意义难免苍白。因为需要只能被激发,却不能被简单传递。然而作为社会反思来说,我们还是不得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我们找不到简单的答案,话题本身却常思常新。

  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穷毕生之力写出十二卷本世界文明史,在结语中,他谈到他的动力来自试图给后代了解文明遗产带来帮助,而这些文明遗产是我们的精神乳母,是人类永续存在的条件。我想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正在于从人类既往遗产中汲取营养。

  由于社会整体环境的浮躁,造成缺乏师承环境,这是读书真实的最大障碍。但如果善于克服,亦不难取得必要的帮助资源。

  □石庆生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